陈羽看了看朱棣,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老朱,这里面涉及了权力之间的博弈,看似永乐帝背信弃义,可是你要知道,皇帝那个位置可是很诱人的。”
“包括宁王,只要是洪武帝的子嗣,心中不可能一点想法都没有,毕竟,做皇帝与做藩王可不一样。”
“而永乐帝坐上帝王之后,所做的一切,可以说治理政务方面达到了一个明君该有的姿态,再加上永乐帝本就镇守北平十几年,行军打仗也没得说,可以说是妥妥的马上帝王。”
“虽然靖难结束到现在也只有两年,可是在这两年的时间,足以验证永乐帝绝不是建文那种可以由藩王拿捏的角色,而是一位杀伐果断的狠人,所以这两年的时间,宁王被囚禁在南京城,其实防止了宁王犯错误。”
“毕竟,宁王如果真的实行划江而至,到那时又会牵扯到许多利益、权贵博弈,现在倒好,永乐帝用自己所作所为向外界证明了他的能力,掐灭了宁王的小心思,磨灭了大明再来一场靖难之役的可能,相当于避免了一场悲剧。”
朱棣琢磨了一会,认同的点了点头。
当初招揽宁王,除了平分天下之外,还有一条:
“事成之后,允宁王挑地方,作为他的‘封国’。”
靖难之役,朱棣前方作战,朱权留守后方。
即将打入南京城时,朱棣派人去北平送信,让宁王即刻南下与大军汇合。
可宁王不仅不来,反而在北平开出了条件:
‘大宁就不待了,把弟弟的封国定在杭州,打了半辈子的仗,也该弟弟享受享受。’
朱棣看见这回话,当即就炸毛了。
意识到宁王若继续留在北平,很有可能是一点就着的火药桶。
吹牛的时候捐一千万两不在话下。
但现在真有一头牛了。
而这头牛的名字叫做‘江山社稷’,可不能随便分。
且封地杭州,那就是‘吴王’。
那可是老爹朱元璋称帝前的封号。
朱权想干什么?
朱棣没有建文那样优柔寡断,为以防万一,不顾南京附近局势尚未稳定,直接让次子朱高煦率大军返回北平。
明显要震慑宁王,让其速速南下。
不久,被逼无奈的朱权抵达南京。
而这两年的时间,朱棣虽将宁王软禁在身边,但对宁王的削弱就没有停过。
不断着手瓦解宁王护卫的实力。
可以说目前宁王已经没有什么话语权了。
在此期间,宁王非常配合,每天舒舒服服的住着,没有表现出任何野心。
如果按照陈羽的说法,没有这两年的缓冲,那么宁王回到封地之后,因当初朱棣违背承诺,为了皇位,再加上各方面势力的撺掇,还真的有可能再在大明掀起一场靖难之役。
陈羽继续说道:“宁王善谋,足以说明他是一个聪明人,否则换做其他人,真有可能分不清局势,脑子一热,直接干起来了。”
“说白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从这些事情中捋顺宁王的目的,也就是基本诉求,比如为何最近为何反常。”
朱棣本来听的频频点头,但是陈羽说到这里,他直接懵逼了。
掌柜的这话什么意思?
满足宁王的诉求……
不想被削藩;
划江而至!
这两个无论哪一个,自己都断然不能答应。
还不等朱棣反驳,陈羽继续说道:
“燕王当初对宁王的承诺,这件事情许多人知道,处理起来,确实有些棘手。”
“毕竟一个处理不当的话,会直接让永乐帝言而无信,落得个失信于天下的境地。”
“所以既然不想让上述事情发生,那就首先不能失信于自己的兄弟。”
朱棣皱着眉头,将手中的茶杯放下,疑惑的问道:
“永乐帝当时是答应过事成之后,一起共主天下,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掌柜的之前也说过,永乐帝是一位合格的帝王,既然如此一个合格的帝王,怎能眼睁睁看着大明江山分疆裂土呢?”
虽然自己可能会违背承诺,失信于天下。
可让国家分裂,他做不到。
然而下一秒,他就被陈羽说的话吸引住了。
陈羽摊了摊手,轻松的说道:
“对啊,永乐帝不同意,可靖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