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驾到——”
随着太监一声尖锐的高呼,身穿龙袍的朱棣伴随着宫廷乐,威严的走进了大殿。
“皇帝圣躬安!”
顿时,永乐帝登场以后,嘈杂声戛然而止。
所有的臣子、国外使臣,全部跪下行礼。
尤其是南洋诸国的大部分使臣,将头低的很深。
他们大多都是在靖难之役中第一次以使臣的身份来到大明,听说大明这届皇帝,是一位战争狂人。
登基第一年,就开始准备北伐。
真不愧是从北平一路打到了南京城的藩王。
朱棣看着殿下乌泱泱的跪倒一片,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朗声道:
“都起身吧。”
“华夏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大明亦是如此,朕对外的主张也是以和平贸易为主,愿诸国共享太平之福!”
外国使臣闻言,无比兴奋无比,高呼道:
“皇帝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
朱棣听过陈羽谈论国外贸易的看法,知道这些使臣在他们各自的国家中也是利益的既得群体。
相较于和平,他们更希望的是与大明做贸易。
从而获得天价利润。
就像陈羽所说,大明本土制造而出的丝绸、瓷器等在国外等价于黄金。
朱棣知道这些国家对自己这个皇帝并不认同。
就像之前倭寇使臣一样,心中都认为自己得位不正。
之所以第一次大明周遭的国家大部分都来了,一小部分的原因是畏惧大明威严。
更重要一部分则是想借着朝贡的机会,换取大明赏赐,回到国内或在海上转手一卖,一个小国获取到的利润,不夸张的说甚至赶得上他们国家一年的赋税。
但朱棣对这并没有反感。
毕竟,他知道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几乎没有真感情。
有的只是利益之间的捆绑。
但是,按照陈羽海上殖民地赚钱的构想。
想要赚钱的第一步那就是先亏钱。
只不过,
朱棣之前没有想与其他国家做生意的想法,这才导致大明每一次国库总是亏损。
如今,
等到第一次下西洋将海上贸易的航线打开。
那么,这一次大明对于南洋诸国的赏赐,一年之后,就会变成收割他们的镰刀。
想到这,朱棣再次朗声宣布道:
“大明应南洋周遭国家的请求,等到中元节之后,下西洋总指挥使郑和将带领大明的舰队在南洋海域,生擒陈祖义。”
下方面的国外使臣听见这个消息着实激动坏了,赶紧跪伏在地道:
“大明皇帝万岁,大明万岁!”
……
南洋周遭国家苦陈祖义久矣。
等大明剿灭南洋海岛之后,他们就可以正常做生意了。
朱棣之前还抱着大明天朝上国的身份看不起海外小国,可是在陈羽的思想洗礼下,他知道一个小国带来的收益有限,可十个,一百个呢?
所以这些在朱棣眼中现在看来,都是钱。
只要有了钱,国库充盈,到那时他想打仗就打仗、想新建运河就新建运河,那里还会受到文官集团天天上觐。
只要钱管够,不要说千古治世,哪怕是万古治世朱棣也有信心。
当然,钱够的前提下,还必须要有陈羽的协助!
接下来的环境就是永乐帝接受这地方藩王与国外使臣。
首先接见的就是大明的藩王。
在藩王走上台阶,来到朱棣跟前寒暄一阵过后。
朱棣直接对着周王点名道:
“周王,朕登基以来,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咱们的大侄子会逼死他们的叔叔?”
周王心中一紧,看来四哥真是一刻都等不及了,想借着这样盛大的场合将削藩的时候敲定。
但是,藩王也不会坐以待毙。
进殿之前都已经商量好了站在统一战线,尽可能保全自身利益。
“禀告陛下,臣弟以为是大侄子被当朝奸佞臣子蛊惑,这才做出来这样杀害同族的事情来。”
朱棣眼睛眯起,显然对周王这样的回答不是很满意。
毕竟,在场的几位藩王都不是傻子。
自然可以猜到接下自己将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