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听到了杨荣的回答,皱着眉头明显不满意。
杨世奇思索着摊丁入亩这个计策,其实想出不难。
难的是敢于对士绅阶级特权说不!
毕竟谁说不,谁就是与整个士绅阶级,甚至是与天下的读书人作对。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计策一出,对百姓来说那可是实打实的实惠。
以后也不会存在免费徭役。
甚至都可以拿到工钱,只不过这个工钱由士绅阶级来付。
不想付也很简单,那么就跟百姓一样,去服徭役。
这些士绅从小就没有干过农活,只要不去服徭役,恐怕再多的钱也会出。
如此以来,
百姓的人头税彻底取消,徭役可以获得报酬,那么以后士绅用来引导百姓情绪拿捏皇权的手段,也将失效。
而民心,也将彻底归附永乐帝一身!
在百姓眼中,只要你对他好,那你就是顺位继承!
奇才!
天下奇才!
此计策一出,隐藏在暗处的建文余孽反扑,将不复存在!
想通这三板斧的计策之后,杨士奇心中只有对提出这个计策之人的佩服。
当然杨士奇猜测这三条计策应该是大师道衍提出,毕竟道衍已有数月消失在朝中大臣视线当中。
据小道消息,是在鸡鸣寺闭关。
看来是为了悟出帮助永乐帝坐稳皇帝的计策,这才闭死关。
扶龙术果然名不虚传!
半晌,杨士奇缓缓开口说道:
“有辱斯文?可这些读书人不是经常标榜圣贤,动不动就以民生疾苦来劝谏皇帝,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如今只是将本来该压在百姓与皇帝身上的大山,让读书人平摊一下,就有辱斯文了?”
“那这些读书人岂不都是假仁假义,这样利国利民的政策,我支持。”
“这……”杨荣被杨士奇接二连三的话,说的一时语塞。
但他不得不承认,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自古以来,这些读书人都打着以天下百姓为己任,站在道德最高点。
可是真正到了让他们奉献,让百姓获得实惠的时候,他们就像自己方才一样,心中的第一想法是荒谬。
这样对吗?
对吗?此时杨荣心中产生了一个疑惑,如果读书人的特权没有了,那么读书人与百姓又有什么区别。
最后因为没有道衍聪慧的缘故,他的这些想法只停留在表象。
他也不再为难自己,释然道:
“天天打着造福百姓的名义,真正到了这时候,我反倒犹豫了,惭愧啊。”
“太子爷,我也同意!”
杨士奇与杨荣虽然智谋方面不如道衍,可都是极其聪慧之人,他们敏锐的感觉到朱棣面对士绅阶级的攻势时还有心情出宫,没有其他动静。
这明显就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大明要变天了!
变天之前一定要选好站位。
否则不仅会被暴雨淋到,还很有可能遭雷劈!
见到二杨终于理清其中的利害关系,朱高炽也是松了一口气。
这二人可是他的得力助手,能保一下还是保一下为好。
至于谢缙……父皇做这麽大的事情之前,总要拿一个典型出来开刀。
再说了,他的利益与士绅阶级深度捆绑,朱高炽劝导起来也感觉有心无力。
还要冒着将三板斧泄露的风险。
不划算。
这段时间以来,朱高炽在处理政务上,总是隐隐感觉与杨士奇、杨荣中间出现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就好似在同一个地方办公,却代表着不同的立场。
很难融在一起。
如今朱高炽能够明显感觉到,他的二杨回来了。
而他们也将在这一次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中建功立业!
最后,朱高炽语重心长的敲打道:
“阴谋诡计,成不了大事!”
“权力是公器,不是你一家一人的东西,使用它的时候应该以天下百姓为重,只有这样,百姓才会爱戴你,大明的基业才能稳固。”
……………………
第二天一早,朱棣就找来了袁珙,迫不及待的想带着他去给陈羽相面,虽然心中不管陈羽是什么样的命格,他都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