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赵擎天的营帐后,夜色已如一块沉甸甸的幕布,将整个军营严严实实地笼罩起来。林羽一边缓缓朝着自己的营帐走去,一边苦苦思索着破城之策。他眉头紧锁,目光中透着凝重与忧虑,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千钧的重量。
然而,赵凌的心思却与林羽截然不同。他的目光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心思活泛了起来。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龙渊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身影,心中一动,觉得或许这位年轻的小将将来能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于是,他快步赶上林羽,开口问道:“林将军,龙渊的营帐在何处啊?”
林羽微微一怔,抬手指了指前方,说道:“回殿下,龙渊的营帐在左前方第一个,营帐旁边有一面军旗的便是。”
赵凌点了点头,说道:“多谢林将军。”言罢,便径直朝着林羽所指的方向走去。
月光洒在营地上,赵凌的身影在月色下显得修长而孤寂。他穿过一排排整齐的营帐,耳边不时传来士兵们低声的交谈和巡逻的脚步声。不一会儿,他便来到了龙渊的营帐之外。
营帐内透出昏黄的烛光,将里面的人影映在营帐的布幔上。赵凌透过营帐的缝隙向内望去,只见龙渊正坐在桌前,轻轻擦拭着他的龙魂枪。那杆龙魂枪在营帐的烛火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仿佛一条蛰伏的巨龙,散发着隐隐的威严。龙渊的眼神专注而深情,每一次擦拭都充满了爱惜,仿佛手中握着的不是一杆枪,而是他最珍视的宝物。
赵凌轻轻撩起营帐的门帘,走了进去。龙渊听到动静,抬头看到赵凌走来,先是起身行了一礼,说道:“三皇子殿下,这么晚了,不知殿下找末将有何事?”
赵凌摆摆手,示意龙渊坐下,说道:“无事,本皇子只是路过,好奇你现在在做什么,就进来看了一下。”说罢,他自顾自地在营帐内踱步,一边走一边说起话来。
“本皇子自幼便对军武之事充满向往,八岁时便开始学习兵法谋略,练习骑射武艺。这些年,跟随父皇和皇叔南征北战,也算是经历了不少战事。”赵凌的声音低沉而平稳,仿佛在回忆一段漫长而珍贵的岁月。
“然而,此次面对镇朔城,却让本皇子深感棘手。你也知道,如今大将军和众人眼下面对镇朔城的局势都没有办法,进不行退也不行,左右为难。暗影国的军队死守城池,外面又有援军和苍雪国的军队驰援。我军若强行攻城,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若绕过此城,则后方补给困难;但若就此退兵,岂不是默认了暗影国的复辟,日后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效仿。”赵凌停下脚步,看向龙渊,眼中有些许期待,希望龙渊能有办法打破这局面。
龙渊听了之后,微微皱眉,沉思片刻。他站起身来,走到营帐的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殿下,末将仔细分析了一下如今的局势。如今镇朔城内虽有些粮草,但以城内的兵力和消耗速度来看,不出一年,他们必定会陷入缺粮的困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军不如先把镇朔城之外的隐患先解决。比如分兵先绕过镇朔城,去攻打瑞雪城和朔方城、镇武城等城池。这些城池是暗影国和苍雪国在大炎国边境的重要据点,也是镇朔城的援军来源。先将他们的援军打垮,把苍雪国的军队赶出大炎国境内,然后再回过头来将他们一一收拾。”
“期间,我军留一部分人马继续在此围而不攻。他们若是出城救援,我军全力出击将他们一网打尽。这样一来,我军可以不用将兵力耗费在攻城之上,既能保存实力,又能逐步削弱敌人。”龙渊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行军路线,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赵凌一听,顿时觉得眼前拨开云雾,豁然开朗。他的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快步走到地图前,仔细端详着龙渊所指的方向,说道:“龙将军,你此法甚是可行!本皇子怎么就没想到呢。”
“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本皇子这就去与皇叔商议,看看皇叔意下如何。”赵凌说着,转身又朝着赵擎天的帅帐走去。
月光下,赵凌的脚步轻快而坚定。他知道,龙渊的这条计策或许就是打破眼前僵局的关键。而龙渊,望着赵凌离去的背影,自己的想法得到赵凌的采纳,心中竟然有种被重视的感觉,他希望早日结束这场战争,让大炎国的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在回帅帐的路上,赵凌的思绪如同奔腾的骏马,难以停歇。他不禁回想起之前与龙渊的几次接触,越发觉得这个年轻将领不简单。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而且在谋略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若能将龙渊招揽到自己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