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又呕出一口血:“孤有什么不敢的?”
“孤身上中的无解的毒,是你找来的吧?”
“又借父皇的手,废了孤的太子之位,可笑你们父子两个,你利用他,他利用你,目的都是对付孤。”
“孤还有三日可活,若是你足够能忍,等三日后再来,说不定这个位置还真是你的,但是现在,你来早了,就和孤一起到地下做伴吧。”
大皇子目眦欲裂:“你怎么不早点死?”
太子:“不拉着大皇兄一起,孤一个人怎么行?”
他看一眼徐秋山,徐秋山利落挥刀,割了大皇子脖子。
太子重重咳了几口血,缓了缓,才说道:“大皇子逼宫造反,已伏诛。”
“其余人等既往不咎。”
太子说完,重重倒了下去。
他这身体油尽灯枯,这几日苦苦支撑,不过是为了拉老皇帝和大皇子陪葬。
“殿下,殿下!快,宣太医!”
好在太医就在偏殿,听见声响连滚带爬过来,把脉之后,对着众人摇头:“太子殿下……有什么打算,要尽早安排。”
群臣:“!!!”
不是,太子还没登基啊,东宫被老皇帝折腾得连个后都没有,这大好河山,以后要交给谁啊?
可这话又不能问,不然岂不是盼着太子死?
好在太子知道自己的情况,没让大家为难,只道:“孤会留下密旨。”
“待孤去了, 当众宣读!”
“众卿家可有异议?”
众人对视一眼,俱是摇头。
太子又道:“孤外祖家承恩侯府,被大皇子陷害抄家,孤如今替侯府平反,众卿家可有异议?”
众人还是摇头,有人道:“承恩侯一心为民,本不该受此冤屈,臣以为,不但该平反,还该给承恩侯封赏。”
太子:“没必要封赏。”
“孤已经让人给承恩侯传信,让他们一家回京,这几日,就让承恩侯一家住在宫里陪孤解闷,众爱卿可有异议?”
他们能有什么异议啊?你一个快要死了的太子,这点小要求谁会反对?
太子当着众人的面把秘旨交给徐秋山,道:“待孤崩逝后,当众宣读。”
“你和陈军二人,务必保证按照孤的旨意能执行到位,可能做到!”
徐秋山:“臣尊旨!”
陈军:“臣遵旨。”
三天后,太子崩!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徐秋山打开密旨,看清上面的内容,怔住了。
群臣催促:“赵将军,殿下的密旨都说了什么,你倒是念啊!”
徐秋山:“密旨上说,太子殿下自愿将皇位禅让给承恩侯。”
众皆哗然。
当然有人不服气,宗室更是把适龄孩子集中好带过去,说要过继给太子,光明正大的继位。
可在关城大军和京郊大营的双重保证下,什么想法都是空的。
御林军也已经换上顾盛的人。
远在关城的陈烨醒来后,大皇子已经伏诛,说什么都迟了,手下的兵又被陈军接手,他除了发怒,竟什么也做不了。
可以说,内外如铁桶一样,谁也不能阻止承恩侯当这个皇帝!
顾盛登基,周云贞成了皇后,顾长岳为太子,苏琳琅为太子妃,顾靖辰为皇太孙,顾悦然为永乐郡主,顾玉瑶封为清和公主,顾长清封为安王。
周家加封承恩侯,恢复满门荣光,皇后娘娘亲自给老太太请了一品诰命。
她不会忘记,流放路上最艰难之时,大家对他们避之不及,老太太却省下粮食送给她。
而当年的孙家悔之莫及,孙老大人辞官,带着一家子远离京城。
顾长清在京郊送别前太子:“表兄当真不留在京中吗?”
太子摇头,厌恶道:“这京城,我早已呆够了,母后生前说后悔入宫,说想看天地辽阔,山河秀美,我替母后去看。”
他被顾长清从阎王手里抢回一条命,只想随心所欲。
太子离京后,时有书信寄回,信中山川俊秀,天地广袤,很是自由,随着书信寄回来的,还有各地的民俗特产。
他只在顾长清大婚时回京一趟,其后终其一生,未再回京。
顾长清活到七十,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