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的生活很规律,一连几天下来,王冈烦杂的内心也平静下来,每日读书习武,从不懈怠。
练武之时,总有许多学子围观,王冈也是存心卖弄,怎么夺人眼球,怎么刺激感官怎么来,每每引起大片的惊呼和赞叹。
当然也不是全是这么和谐的,刘默就看不惯!对这种哗众取宠的行径颇为鄙夷!每当这时,他便将众人护在身前,说一些诸如“匹夫之勇”,“东华门唱名方为好男儿”之类的话。
王冈也不与他争辩,挥拳便打,但刘默是何等人,读的是圣贤书,学的是威武不能屈!
即便是被打之后,听到有人谈论王冈武艺高强之时,他也总是不屑:“他算什么武艺高强!追了我二里地,不还是让我跑掉了嘛!”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书院里充满了快乐的气息。
书院生活规律却不平静,甚至有些喧嚣,常有学子为一段经义争执的面红耳赤的情况,大打出手也是常事。
这几日,学子们因为朝廷新出的《三经新义》情绪激动起来。
如果单单是一本注解《礼》、《诗》、《尚书》的注书的话,大家还是很欢喜的,会认真翻阅,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可这次为何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无他,这本书是官方指定教材!科举一应释义必须按这来!
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禁锢我们思想啊!
大宋学子是什么尿性!逼急了,连皇帝都敢骂!更别说区区王安石!
是的,这书就是王安石主导的,《周官新义》是他动笔撰写的,《毛诗义》、《尚书义》是他儿子和吕惠卿主编的。
学子们怒斥喝骂之声不绝于耳,连“奸相”这种词都出来了!
他们才不怕什么宰相,群情激愤之下都开始扬言要把他拉下台!这种事他们也不是没有干过!还成功了!
王冈坐在房中也在翻阅《三经新义》,叫嚷的再厉害也没用,这是王安石为新法铺路的“一道德”,旨在统一思想,只要新法还在,这事就改不了!
不过他更感兴趣的是这些学术大家们玩的花活!
自唐末战乱以来至大宋时,很多藏书遗失,这些学术大家们便开始重注六经,可注着注着,就由“我注六经”变成了“六经注我”。
周敦颐上承韩愈整出个道学,教了几个徒弟,二程搞出个洛学,张载成了关学。
同一本书,同一个老师教的,学术却有不同,乃至传到朱熹时,回头一看《三经新义》顿时有了启发,作了本《四书集注》,直接流传千古,到一千多年后还在用他的注解。
“还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王冈想道,“要不要也掺和一手呢?我有一篇共产...算了,会被打死的!嗯,我可以借助程颐的万物有阴阳来宣传《矛盾论》...”
“玉昆兄,你也来说说对这《三经新义》的看法!”
正在王冈颅内自嗨的时候,有学子推门进来,拉着王冈要一起声讨奸相。
王冈很无奈,这怎么办?我与家叔那是至亲啊!虽暂未谋面!
王冈被拉到学子中时,众人依旧在争辩不休,有人说应该敷衍应付,好歹过了科举再说,更多人却认为功名事小,失节事大,坚决抵制新学,朝廷一日不罢黜奸相,他们一日不科举!
“大家都静下,王大才子来了,我们来听听他的高见!”
这话怎么阴阳怪气的呢?
王冈向声音来源看去,是刘默,那没事了!
众人闻言也都静了下来,纷纷看来。
“我与大家一样,都是刚拿到书,哪有什么看法!”王冈连连摆手。
“你可是州榜有名之人,怎会没有高见,莫不是看不上我等!”
刘默在人群后,做好拔腿便跑的准备,言语上却在不断刺激王冈,王冈要是不说,就坐实了他的说法,要是说些什么,他就可以趁机挑错,讥笑他看法不过如此。
王冈笑着看他一眼,走了几步出了人群,转身看向众人道:“我确实没什么看法,不过对于你刘黑狗,我所说的都是高见!”
“好,玉昆快说说!”众人对于他和刘默之间的亲密互动,早就习以为常,眼见王冈肯开口,都是兴致盎然。
王冈抬手往下压了压,待众人声音落下后,方才说道:“诸位今日对此物议如沸,却不知几人看过这《三经新义》?”
众人一怔,他们今日得到这消息都是气愤不已,哪有功夫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