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 > 第169章 羡冰

第169章 羡冰 (第2/2页)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穿越三国做将军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小马:编写之眷 大周九皇子 龙珠之赛亚人贝吉塔 人在奥特,开局获得地球意志馈赠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 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 斩神:诸神代理人,开局定海神针 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 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 修真者穿越蓝星之后无敌了 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 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盛世大唐,从杀穿玄武门开始! 龙魂枪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

测一听,双眼放光。这句接得妙啊!亦褒亦贬,亦贬亦褒,端的是韵味十足。当下叫起好来!

陶弘昌听完也是心情大妙,哈哈笑道:“当年桓温讥刘惔云:‘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子之言似,然机巧之妙,过桓温远矣!”

然后便倾囊相告。首先,他没听说过硝石,只听过“消石”。其次,据他所知,消名有四,一是消,二是芒消,三是英消,四朴消。他一来不知道王扬说的消石是哪一种,二来这几种消他都没见过,并且他自己也分不清!只知道这是“水法炼丹”中的原料,晋时葛洪记载了一个仙方,也用到消石,但不知道他用的是哪一种。不过据说葛洪用的消石来自陇道和蜀地,王扬如果有兴趣可以入蜀找找看,至于陇道在北朝手中,陶弘昌非常认真地建议,让王扬还是暂时先不要过去。

王扬:......

我谢谢你提醒啊!

宗测则提议,可以派人先入蜀先找找看。到了蜀地后再托吐谷浑商贾去北地寻找消石。

王扬:......

就是想制个冰而已,以现在自己的条件,实在不值当这么玩啊!!!!

正当他准备放弃时,陶弘昌又提到他有个堂兄,如今在建康做官,在丹道上的造诣远胜过他,如果王扬有需要的话,他可以给他堂兄写信询问。王扬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如此,但通过问了这么一圈,他也基本了解到,这个时代对这方面的知识实在匮乏得出奇,所以心中着实没报希望。

正因如此,王扬看见萧宝月身后放了一块跟小山似的冰,才觉歆羡,即便谢星涵这个小富婆也没有这么大排场啊!

萧宝月用扇柄敲了敲玉石桌,提醒王扬走神。

王扬收回跑偏的思绪,继续背诵下去:“......至光武中兴,南蛮特盛。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蛮相单程据其险隘,大寇郡县。光武遣武威将军刘尚发南郡、长沙、武陵兵万余人,乘船溯沅水击之。蛮兵屯聚守险,缘路截杀,汉军大败,悉为所没......”

————

注:1能制冰的硝石是硝酸钾,属于钾盐的一种。但此时尚无“硝”字,硝是“消”后起的分化字,原本就作“消石”。《开宝本草》云:“盖能消化诸石,故名消石。”

在当时,消石常与朴消、芒消等相混淆,至陶弘景用火烧法鉴定钾盐(也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钾盐鉴定者),才区分了钾盐和钠盐之别,钠盐也就是朴消(硫酸钠)。但即便这样,后世仍然长久处于混淆之中。日本仓正院保存着唐时带回国的“芒消”,经化学检验,其实是硫酸镁,也就是泻盐!而朴消则是百分之十的硫酸镁和百分之九十的硫酸钠的混合物,摩尔比是一比七。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诸消,自晋唐以来,诸家皆执名而猜,都无定见。”

ps.孟乃昌由日本的化验结果写了一篇考证文章《汉唐消石名实考辨》,发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上。对古硝石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看。

2《名医别录·上品卷》记消石“生益州及武都、陇西、西羌,采无时。”

3汉时黄金一斤换万钱,吕思勉谓:“汉世黄金一斤直钱万。晋、南北朝之世,史无明文。然史亦未言其相异,则其比直或无甚变动。”(《两晋南北朝史》第十九章)我不赞同。

《夏侯阳算经》云:“今有金一斤,直钱一百贯,问一两几何?”一贯是一千,一百贯就是十万。《抱朴子》云:“古秤金一斤,于今为二斤,率不过直三十许万。”也就是一斤十五万。此外,成书年代不明,但可确定大致写作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段的《孙子算经》有题云:“今有黄金一斤,直钱一十万,问两直几何?”

故金价浮动当以十万为准,而非一万。此时北朝金价比南朝低一些,《魏书·李安世传》载南齐使臣出使北魏:“使至金玉肆问价,缵曰:北方金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

4王扬不知道制冰除了用硝石之外还有其他方法,比如古埃及将水放在铺有稻草的多孔陶罐中,然后把罐子放到屋顶,让奴隶整夜淋水扇风,早上便可以结冰。这利用的是热辐射和加速蒸发来降温。类似的,波斯人会在把水倒入沙漠中的浅长石池中,黎明时返回收集冰块。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随机推荐: 东方苍白传 柯南:人形魅魔的我只爱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