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过后,沈今安带着几分醉意回到住处。董血秦、张豹和郭瑾早已等候在此。
“主公,今日沈北阳介绍各位兵马使,不知是何用意?”董血秦率先问道。
沈今安揉了揉太阳穴,“哼,只怕是想让我知道这冀州军人才济济,警示我一番。”
张豹粗声粗气地说:“主公,那咱们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沈今安说道:“沈北阳明日叫我府中议事,我寻思多与昭武军封赏改制一事有关。”
郭瑾道:“主公勿忧,我看幽州战事将起,沈北阳在这时应该不会大肆削减兵权。”
沈今安点了点头,问道:“五千虎贲卫如何安置?”
张豹上前回道:“李御领四千五百兵马安置在城东大营,末将领五百兵马进城,守卫府邸之中。”
沈今安看向郭瑾:“在城中兵马还是太少了,心里不托底。”
“主公,可将府邸周围房屋买下,将城外兵马换装扮成百姓分批进城。”
郭瑾想了片刻又说道。
“此举若被发现,恐遭他人非议,说我等恐有反心。”
沈今安眯了眯眼,摆手道:“无妨,就按你说的办,让李御带兵进来,动静小点,再带一千五百人吧,留三千人在城东。”
沈今安杀伐过多,身边侍卫军卒若是少了,心中确实不安。
“诺。”
“主公,我们…在冀州…的谋划该如何。”郭瑾停顿片刻。
沈今安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再等等,静观其变。”
沈今青府邸之中
沈今青坐在府中的大堂之上,下方徐舟、程序、周岁、李成和陈继斧等人神色严肃地。
沈今青紧蹙眉头,目光阴沉地扫过下方众人。
徐舟,是沈今青府中的幕僚,素来足智多谋,为沈今青出谋划策,是沈今青的心腹谋士。
程序,朱雀军参将,久久不得提拔,便投靠于沈今青麾下,想博得从龙之功,拥立沈今青冀州牧之位。
周岁,府中亲卫统领,为人稳重。
李成,军中宿将,沈今青母族势力代表,时任玄武军兵马副使,用兵颇有章法。
陈继斧,振武军兵马副使,他在振武军中威望颇高。曾经儿子遇难遭匪患劫持,被沈今青所救,对沈今青心怀感激,忠心耿耿。
沈今青目光阴沉,语气沉重地说道:“那沈今安如今手握重兵,又战功赫赫,实乃我心腹大患。若不趁早除之,日后必成大祸。”
徐舟上前说道:“公子,如今沈今安势大,不可贸然行动。当以缓兵之计,慢慢削弱其势力。”
“如何缓兵之计?”
“昭武军兵权过重,明日议会,冀州牧大人必定重新整编昭武军,将冀州系的将领任职进去,这个事情我们不用插手,恐结果适得其反。”
“紧接着幽州内乱纷纷,如此天赐良机,若不出我所料,冀州牧大人必定出兵讨伐。主公可请战出征,他沈今安能立战功,主公你也可。”徐舟缓缓道来。
沈今青摇头道:“不行,我要留守邺城,父亲在哪,我就在哪。”
沈今青认为留在邺城能够时刻陪伴在沈北阳身边,更好地迎合沈北阳的心意,增进父子感情,稳固自己在沈北阳心中的地位。
邺城是权力核心所在,留在邺城还可以监视沈今安的动向,防止他在城中搞小动作,扩张势力。
徐舟失望着叹了口气,当断不断,这时候离开邺城,去掌兵权,立战功才是最好的选择。
徐舟见沈今青态度坚决,只得退而求其次,拱手说道:“主公,既然您决意留守邺城,如若到时候冀州牧真的决定北伐幽州,那不如向冀州牧推荐陈继斧、程序、李成等一众心腹将领参与北伐,随军出征。如此一来,他们若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不仅能为主公增添助力,也可在军中培植我们的势力。”
沈今青听了,沉思片刻,说道:“这倒是个可行之策,到时我便极力推荐。”
徐舟接着说道:“既然主公不去出征,也绝对不能让沈今安率兵随军,防止他再立新功。”
沈今青点点头,这庶子,他恨不得杀之。“我冀州名将何其之多,李员彭、颜梁皆可领兵北伐,何须一庶子。”
沈今青看向陈继斧,笑道:“有继斧在此,我无忧也。”
陈继斧乃沈今青麾下第一大将,悍勇无比。时任振武军兵马副使,只在振武军兵马使李员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