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地展开了一系列动作。
他们先是对各郡军的兵力部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将原本分散驻守在各处相对松散的兵力重新编排,重新任命负责人。
让这些兵力能完全处于沈今安的掌控之下,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迅速响应他的命令。
日常训练里,着重加强了思想方面的灌输。军官们每日都会召集士兵,声嘶力竭地宣扬沈今安的英明领导。
将沈今安描述成能带领冀州走向辉煌、让众人都过上好日子的唯一希望,谁要是敢对沈今安有一丝不敬或者质疑,那就是背叛整个冀州,是要被众人唾弃的。
同时,他们建立了严格的互相监督机制,鼓励士兵们互相检举,一旦发现身边有人说了对沈今安不利的话语。
检举者便能获得赏赐,而被检举者则会遭受重罚,这使得士卒们人人自危,只能把对沈今安的拥护时刻挂在嘴边。
在兵器管理上,更是把控到了极致。各郡的武备库都换上了沈今安的心腹担任守卫,出入库的记录细致到每一支箭矢、每一把钢刀。
定期还会进行全面盘点,哪怕少了一柄钢刀,负责的士兵和将领都要被问责,轻者鞭笞,重者降职甚至革职,让所有人都不敢对兵器有丝毫的马虎。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兵器资源能稳稳地被沈今安掌握,不会出现任何能威胁到他统治的意外情况。
在政务方面,沈今安的心腹官员们同样手段频出。他们先是对各郡县的户籍进行了细致梳理,将每家每户的人口、田产等信息摸得一清二楚。
对于那些在地方稍有威望的乡绅,要么威逼利诱让他们站到沈今安这边,为其歌功颂德,要么就找个由头打压下去,让他们再难在当地施展影响力。
各郡县的政令推行也完全按照沈今安的意愿来,不管是兴修水利、还是各种城建都得先经过沈今安的批准。进一步巩固他的统治、增强他在各地的威望。
情报系统也在沈今安的授意下迅速搭建起来,他的心腹们在各郡培养了大量的密探,这些密探渗透到市井街巷、茶楼酒馆,甚至是官宦人家的内宅之中。
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哪怕只是百姓间的几句闲谈,只要涉及到对沈今安统治的看法,都会迅速被汇报上去。
冀州十二郡彻底成了沈今安的囊中之物,一切都在他的牢牢把控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