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九月起,董灼便兵进洛阳。
朝廷号召天下各州州牧勤王,响应者却寥寥无几。
只有处于中原腹地的豫州、兖州、徐州三州,深知唇亡齿寒之理,毅然决定起兵。
他们深深忌惮,如果让董灼拿下司州后,麾下势力跟他们接壤,后期冲突极大。
遂组成三路联军,三州各出兵十万,合三十万大军,举兵东进,响应朝廷诏令,以遏制董灼势力扩张。
大周皇帝,姬存协。
心惊胆战,洛水战败,函谷关告破,杨傅战死,如今心中希望全然寄托于三路联军,何时赶到。
朝廷这些日子也紧急在司州招募大量新军,有五万之众。
姬存协一声令下,全部布于洛阳城防之中。
“贺老将军,洛阳全靠你了。”
姬存协满脸希冀,双眼直勾勾地盯着贺老将军。
“贺老将军,朕如今已是走投无路,这洛阳城中的万千子民,朕的万里江山,全都系于将军一身了。贺老将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切切不可让朕失望啊。”
说罢,眼眶泛红,几欲落泪,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前倾。
贺奎,历经三朝,大周朝廷最后的名将。
贺奎老泪纵横,浑浊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顺着他那饱经风霜的脸颊缓缓滑落。
他望着眼前年轻却尽显憔悴的皇帝,心中五味杂陈。
他缓缓屈膝跪地,双手抱拳:“陛下,老臣蒙受隆恩五十载,自当肝脑涂地,必与洛阳共存亡。老臣这把老骨头,即便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让董灼之辈知道,我大周的脊梁,还未曾弯折!”
姬存协闻言,他亲自上前扶起贺奎,动容道:“老将军之忠义,朕心甚慰。”
贺奎起身,整了整盔甲,转身望向洛阳城楼的方向,他深知此战之艰难,董灼兵强马壮,一路势如破竹。
现在虽然有三十万联军勤王,但远水难解近渴,眼前这五万新军,大多又是未经战阵的新兵,要想抵挡董灼,只能凭借洛阳城坚固的城防..
“陛下,老臣即刻便去整军备战,洛阳城高池深,只要我等坚守不出,待三路联军一到,董灼必败。”贺奎说道。
姬存协点头:“一切皆依老将军安排,所需物资粮草,朕会命人全力筹备。”
贺奎辞了皇帝,大步迈向军营。
贺奎来到军营,望着眼前参差不齐的新军队伍,心中暗暗叹息。但他很快振作起来,开始挑选精壮之士,组织他们日夜操练,又安排工匠加紧修缮城防器械,准备滚木礌石、强弓硬弩。
三日后,凉州先锋大将徐蒙,率军五万,兵围洛阳。
徐蒙勒马于洛阳城下。
身后五万铁骑如汹涌的黑色浪潮,无边无际地蔓延开来,甲胄碰撞发出的声响彻四野,战旗在风中烈烈作响。
他望着城头严阵以待的守军,高声喝道:“城上的大周军听着,朝中奸邪之徒,蒙蔽圣听,扰乱朝纲,我主董州牧起兵只为匡扶社稷,拨乱反正!”
“速速打开城门,不要被奸邪之徒所蒙蔽!”
贺奎在城头听着徐蒙的高喊,怒目圆睁,额上青筋暴起,他向前一步,手扶城墙垛口,大声回道:
“贼子何人!休得在此胡言乱语!董灼狼子野心,举兵叛乱,祸乱天下,实乃不忠不义之徒。我大周传承数百年,岂容他等肆意践踏!”
贺奎声如洪钟,继续道:“我等将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自当守卫洛阳,拥护陛下。你若执迷不悟,妄图攻城,我大周将士必与你血战到底!”
言罢,他弯弓搭箭,嗖的一声,利箭向着徐蒙呼啸而去。徐蒙侧身一躲,那箭擦着他的盔缨飞过,惊出他一身冷汗。
“哼!老匹夫,休要张狂!”徐蒙恼羞成怒,立刻下令攻城。西凉军如蚁群般涌向城墙,一时间,喊杀声震耳欲聋。
贺奎指挥若定,新军们虽心中恐惧,但见老将军镇定自若,也鼓起了勇气。
当西凉军接近城墙时,城上顿时箭如雨下,不少敌军中箭倒地。但西凉军攻势不减,他们扛着云梯,前赴后继。
贺奎见状,亲自抱起一块巨石,大喝一声,奋力掷下,巨石砸落,数名敌军被砸得血肉模糊。
在他的带动下,守军们纷纷将滚木礌石推下城墙,砸向攻城之敌。
然而,西凉军中有不少悍勇之士,他们不顾伤亡,终于有几架云梯搭到了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