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3月底,天津城。
大清前两江总督裕谦之子德峻终于来到这里,代表达科达和清廷的钦差大臣僧格林沁进行会晤。
裕谦是蒙古人中的异类,汉化得比汉人还厉害,喜欢读四书五经,谨守孔孟之道。
同时他也是读书人中的异类,一生甘于清贫,搞得他儿子德峻都没钱买官当。
德峻遵守父亲遗命,到达科达后,本来只想教书育人,结果还是进入仕途,成了驻铺路石国的大使,平时还兼顾对李杰的儿子李鹏举进行汉学辅导。
几年殴风殴雨下来,德峻竟然成了一个学贯中西、通晓多国语言的大儒。他既赞成李杰富国强兵之举,同时也对华夏儒学保留了朴素的感情,包括继续在屁股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
德峻本来就是蒙古贵族之后,为了拉近和代表大清的僧格林沁的距离,还特意脱去西装,换上了大清的长袍马褂。
简单自我介绍之后, 德峻首先说道:“多罗郡王,恭喜你去年大败阴发两国军队。”
多罗郡王是僧格林沁在大败阴发联军之后,咸丰皇帝赏给他的最新封号,地位极为尊崇,在整个蒙古里面,只有四个。好多大清皇子一辈子还混不上一个多罗郡王哩。
德峻出身官宦世家,还是知道不少大清官场上的行情,和僧格林沁一见面,就送上恭维之语,拉近感情距离。
僧格林沁装逼道:“一场小胜,不足挂齿。不过,德峻啊,我怎么听说你甘愿当那化外之民,投奔了外夷?”
在去年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僧格林沁指挥清军打了一仗,打死了几十个倒霉的联军士兵,另有三、四百人落入水中后,被麦力哥的军舰给及时救了起来。
但是,从清军前线到后方都出奇的默契一致,将其宣传成一场空前的大捷,斩杀阴夷和发夷上千。后来经过不同版本的传播,现在已经吹成斩杀联军上万人了,超过了两国在远东地区驻军的总和。
此战之后,僧格林沁的地位在官方和民间如日中天,他心里也特别自我良好,盼着早点进封亲王。
尽管他心里此时十分得意,但还是尽量压抑内心喜悦装逼,对德峻的接待不冷不热,对德峻的恭维不咸不淡。
德峻大气地说道:“我的钦差大人,国难当头,咱们不是纠结这个事情的时候,阴发两国正从国内调集大军往这里来哩。咱们还是赶紧想办法,同仇敌忾吧。”
僧格林沁一声嗤笑:“德峻,你一个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简直是一个吃草长大的蒙古人,如何与我同仇敌忾?”
见僧格林沁如此麻木,德峻也开始装逼:“这样,我先借你50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大炮,你赶快召集人手,加紧训练吧。”
僧格林沁笑道:“谢谢你的好意。我已着人从澳门购买了西夷大炮200门。”
德峻没想到,自己的装逼被竟然被对面无知又自大的家伙给无视了。
他沉吟半晌,只好说道:“僧王,你不要动不动就说外国是夷是鬼,人家至少在火器上比大清还先进得多。”
僧格林沁还是端坐在大堂上,一边呲溜嘴溜地喝着茶,傲慢道:“那又如何,你让他们来咬我啊?”
德峻气得真想跳下椅子咬对方一口。
看着对方人高马大,身边还站着好多帮手,他寻思一番,只好采取激将法,说道:“僧格林沁,别人说是你是王爷,我说你真是一只井底之蛙。你那买的大炮都是洋人淘汰下来的三手、四手货,射程不过我这大炮的一半,速度也不到我这大炮的一半,放在炮台上只是活靶子。说白了,我那大炮是蒙古骏马,你那大炮就是一头驴子,还是瘸的。”
僧格林沁果然表示很不服气:“别在那里学汉人耍嘴皮子,那你先给我拿两门过来看看……”
过了几天,停留在渤海湾的达科达海军副司令苟前进派人打着白旗驾着小船靠近大沽口炮台,送来了200毫米和250毫米滑膛炮各一门。
僧格林沁很快安排人在大沽炮台进行试射。
“轰轰轰……”
随着一阵炮响,僧格林沁原来的大炮还没打出2发炮弹,这些滑膛炮像变戏法似的已经打出10发炮弹。
原来的大炮只打出三里远,这些后装滑膛炮却打出了七、八里远。
原先的大炮要三、四千斤,像一个虚弱的大胖子,这些滑膛炮只有两千多斤,精明强悍。
原来的大炮实心弹只能在地上砸一个小坑,这些滑膛炮的开花弹却能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