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惠引领着弟弟何文达进了门,而何雨生与何晓紧随其后进入了房屋。
看到母亲于秋花后,何文惠焦急地问道:“妈妈,您是不是已经没有办法治愈眼睛了?”
“你怎么会这样认为?”
于秋花不自觉地反问了一句。
“我就担心您出了问题,否则不会让文达离开我们。”
何文惠的话音未落,泪水已悄然滑落脸颊,这份消息对她来说太过沉重。
“家里是不是还有其他人?”
于秋花问道,她刚刚听到了超过两个人的脚步声。
“是我的朋友何晓,及他的伯父,正是他们帮助我把文达找回来了。”
何文惠边说边抹去脸上的泪痕,为两人做了简单的介绍。
“阿姨,初见,您辛苦了。”
何晓礼貌地打着招呼,他心知肚明眼前的这位就是未来的岳母大人。
“谢谢你们帮忙找到文达。”
于秋花感激地回应。
“文惠,出来一下。”
何雨生轻声说道。
二人来到门外,何晓亦随之走出。
何雨生从随身物品中拿出一沓人民币,递给何文惠说:“这是一千块钱,请你收下。”
“何叔叔,这些钱我不能接受,更不用说是这样的金额。”
何文惠连忙推辞道。
“我不是为了帮你个人,我是为了何晓考虑。
你母亲双目失明,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此切断,没有这笔钱的话,你的学业可能会受到影响,你的未来也会蒙上阴影。”
何雨生语重心长地解释着。
听罢,何文惠陷入深深的思考,何晓也在默默地反思。
“而且,这不是无偿的援助,而是贷款,待你大学毕业了之后,还需要归还。”
何雨生补充道。
“能否给我一点时间,我和妈妈商量一下?”
何文惠恳求地说。
“当然可以,你自己决定。”
何雨生点了点头。
何文惠回到屋内商量后,半个小时后返回,最终同意了接收这笔款项。
“何叔叔,这里是一份借条,我一定会按时还款的。”
何文惠郑重声明。
对此,何雨生未再多言,只是默默地收起了借条。
时光荏苒,转眼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关于何晓和何文惠的情况,何雨生不再过多关注,他相信能做的已经尽力了。
与此同时,在繁忙的努力之下,自行车制造工厂终于完工并完成设备的安装,现在只需等待工人完成培训就可以投入生产了。
何雨生召集了所有招聘的新工人们进入车间,准备开始培训课程。
“培训之前,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我们工厂提供两种不同的薪资制度,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分别是:基本月薪和计件制。”
何雨生高声宣布道。
“比如,如果您是在装配部门工作的员工,可以选择稳定的月薪,金额为每月二十七块五,或选择按完成的数量计酬,即装配一辆车可以获得两角钱。
您实际能够得到多少报酬,完全取决于您的工作效率。”
通常情况下,一个正常的工人如果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每日能装配大约五到六辆车;等到逐渐掌握技巧之后,装配七八辆也不在话下。
如此一来,显然选择后者将会获得更高的薪酬。
如今的工人通常上班时间会有些散漫,平均每天如果能组装完成三辆车就已经算不错了。
“按照生产数量计算报酬,感觉非常不稳定啊,我还是觉得领取固定的薪资更好些。”
“如果是按照数量计算,万一没有什么工作分配给我们,我们不就是连一分钱都拿不到,全家只能面临生活的困境了吗?”
“...22..”
何雨生的话音刚落,下面就响起了阵阵讨论声,大多数人倾向于固定薪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
“工资的领取方式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工厂不会干预,不过决定后需要等待下一个季度才能调整。”
何雨生继续解释道。
“你们可以回家与家人讨论商量,在正式上岗前告知厂方即可。
现在我们先开始培训吧。”
何雨生并没有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