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器低声询问道。
“如果没有意外,你这魁首的位置就是我的了!”
杨林一脸自信地说道。
“呵!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
孙玉文不知何时站在了杨林身后,听到了他和王不器的对话,顿时忍不住冷嘲一声。
“小孙啊,你等下还是好好想想输了五千两怎么回去交待吧!”
杨林似笑非笑的看着孙玉文,一句小孙,气得孙玉文差点暴走。
孟徵等人虽然好奇杨林的文章写得如何,但是此时也只能各自分了几张进行评判。
而孟徵手中拿着的正是杨林的那篇《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孟徵不自觉端坐起来,目光也变得更加深邃,脸上时而迷茫,时而豁达,时而沉思,表情极其精彩。
良久,孟徵呼出一口浊气,炯炯有神地望向杨林。
“孟老,那个杨林的文章写得如何?你那学生的这篇《浣溪沙·桃林》,字里行间洋溢着超脱尘世的意境,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桃花纷飞,渔舟唱晚,每一笔都勾勒出令人心动的景致。
而王不器的《桃花语》,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桃花下的深情厚谊,字字句句间流露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两篇文章,一文一情,一文一景,交相辉映,各有千秋,让人不禁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于那桃花盛开的世界,感受着春风拂面,花香袭人。”
为了公平,赵卓然和王不器的文章是由县令郑光渠进行评判的。
看了两人写得文章,郑光渠忍不住夸赞道。
常翡也评完手中的文章看向孟徵。
“老夫不敢妄加点评,还是你们看了之后在一起评判吧,老夫虚活五十有六,尚不知世上还有如此世外桃源,若是有幸一见,当不虚此生。”
听到孟徵的话,几人都倍加好奇,杨林到底又写出了何等文章竟然引得孟徵如此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