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了。
其它摊子倒是一直没上,因为串串比较麻烦,首先每天把那堆东西穿起来就很费人工,再就是卖起来也费事,一堆人吃数签子盯人都闹心,其它东西就算种类多摊主一个都能看的过来,但是卖这个是一定要增加人手的,不然真忙不过来。
大家听了果然议论纷纷,都去问那个接手金铃摊子的摊主这东西如何,金铃也不急叫他们自己先了解了解,过几天给她答复,要是大多数都想卖那么就可以弄起来。
几天后十个摊主八个同意,没同意的那俩家也是因为地段实在不好,卖这个估计没什么人消费,那边的住户都比较喜欢实在的东西,这样按串卖的东西他们估计不好卖就算了。
既然大部分都愿意参与金铃就开始配置高汤,其实这东西穿菜什么的都简单大家自己也能解决,就是这个汤得靠金铃自己配置,他们弄不出来,所以金铃也没要求他们非得在自己这里拿菜,自己有人的就自己穿去好了,就是菜的大小得统一一下,这个玉瓶后续会查看,不能叫人坏了金铃铛的名声。
除了从金铃这里拿熬汤的配料外还有竹签子竹筒什么的大家也统一叫她给定制了,毕竟要的多才能把价钱压下来,当然他们能自己找人削竹签也行,就是从金铃这里定制金铃也不用这个赚他们的钱,顶多帮着下单订货。
说白了也就汤底赚大家一点,这个生意主要还是引流为主,靠着串串汤锅的热乎气把人吸引过来连带着买别的才是重点。
不过大多还是从金铃这里拿竹筒竹签了,他们暂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毕竟金铃跟弄竹签的姚大爷合作久了,人家那边干这个已经很熟练了,家里兄弟靠着给金铃卖竹笋都赚了不少。
定下来后金铃准备了几天就把各样东西都给到位了,大家卖了几天果然生意又好了起来,大冷天有个热乎吃的确实不错,有些摊子因为宽敞还搭了个草棚子出来,这样就更暖和一些了,路过的都愿意进去吃俩串暖暖手。
这年头家里孩子都多,大孩子给看着也能忙的过来。
一段时间后金铃算了算账发现各个摊子整体营业额都是呈上升趋势,虽然熬汤要费些柴火,但是整体是赚钱的,尤其于娇蕊那里卖的好,说白了还是她位置好啊。
她那条街做生意的人多周围住的也条件不错,大人都愿意叫孩子吃几串,积少成多也是不少的钱,串串这东西看着便宜但是放开吃真的很容易吃多,一不小心就几十文没了。
于娇蕊来拿货的时候还直说没想到,本以为就增加些小钱,结果直接让她这个月营业额登顶第一了,就是江梨都没比过,江梨那边虽然客户优质但是吃串串的人数比不上于娇蕊那里。
于娇蕊那里纯粹是走量获胜了,有些孩子每日都要吃个几文钱的,就是大人也觉得一天吃几文不算贵。
于是这段时间因为天冷降下去的营业额又涨了起来,就是这串串跟风的人最近也多,不过无所谓,金铃相信没人比她更舍得用好料熬汤底,她现在不光有鸡架,就是猪骨都有了,汤香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