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占据着荆州这块富饶之地的刘表,因其坐拥丰富的资源和众多的兵马,成为了曹操统一大业道路上一块必须搬除的巨大绊脚石。
在曹操那气势恢宏的营帐中,诸位将领谋士齐聚一堂,共同商议攻打刘表的重大事宜。曹操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如炬,坚定而威严地说道:“诸位,刘表如今坐拥荆州,兵强马壮且粮草充足。若我们不趁早将其除去,日后必成我军的心腹大患。”众将听后,皆神色凝重,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李逸此刻挺身而出,恭敬地拱手说道:“主公,刘表所据的荆州,看似坚固,实则内部并非坚如磐石、团结一致。其麾下的将领之间多有嫌隙不和,而荆州当地的士族对他的忠诚度也并非毫无动摇、坚定不移。”
曹操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对李逸话语的重视,问道:“依你之高见,此次应当如何攻打方能取胜?”
李逸从容地展开一幅详尽的地图,手指沿着图上的线路清晰地指着说道:“主公请看,荆州这片地域,地形复杂多样。我们不妨兵分三路,一路从南阳方向迅猛进军,直逼襄阳城,以此吸引刘表的主力部队;二路沿着汉水一路南下,出其不意地袭击其后方;三路则迂回绕至荆州的东部,果断截断其与江东孙氏的联系通道。如此布局,定能让刘表顾此失彼,陷入困境。”
曹操凝视着地图沉思片刻,认可地说道:“此计谋划精妙,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切不可有丝毫疏漏。”
于是,曹操亲自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按照李逸精心制定的计策向荆州进发。
担任先锋的部队一路风驰电掣般疾行,很快就抵达了襄阳城的城外。刘表得知曹操的大军如狂风般席卷而来,顿时大惊失色,慌乱之中急忙召集麾下将领紧急商议应对之策。
其麾下大将蔡瑁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说道:“主公无需过度忧虑,末将愿亲率大军出城迎战,凭借我荆州军的威猛,定能将曹操击退。”
而另一将领蒯越却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道:“曹操的军队久经沙场,兵强马壮,气势如虹,我们切不可轻视。依我之见,不如紧闭城门,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到来再作打算。”
刘表在两人的建议之间犹豫不决,踌躇再三,最终决定让蔡瑁率领大军出城与曹操的先锋部队交锋。
蔡瑁率领着浩浩荡荡的荆州军出城,与曹操的先锋部队在旷野上相遇,双方瞬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激烈无比的厮杀。曹操的军队个个勇猛无畏,犹如猛虎下山,蔡瑁的军队在其猛烈的攻击下渐渐难以抵挡,呈现出败象。
此时,李逸敏锐地洞察到战场局势,向曹操进言道:“主公,此刻时机已到,我们可迅速派出精锐的骑兵从侧翼进行包抄,必能一举扭转战局,大获全胜。”
曹操果断地依计而行,果不其然,蔡瑁的军队在曹操军队的前后夹击之下,遭遇惨败,狼狈地逃回襄阳城。
与此同时,曹操的二路军队沿着汉水一路南下,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沿途的多个城池,直逼刘表军队的后方。
刘表在襄阳城中得知后方城池纷纷失守,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心急如焚。
而负责截断荆州东部联系的三路军队,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成功地阻断了刘表向江东求援的通道,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此时的襄阳城,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刘表深知大势已去,但仍怀着一丝侥幸,决定坚守襄阳城到底。
曹操见襄阳城久攻不下,心中渐渐有些焦急。
李逸再次献上良策:“主公,当下我们可以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切断城内的粮草供应和水源,城内必然会陷入混乱。”
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果断下令包围襄阳城,断绝其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几日之后,城内果然粮草短缺,水源枯竭,士兵们饥肠辘辘,士气愈发低落。
李逸又道:“主公,此时正是派出使者进城劝降的绝佳时机,我们可以许以城中将领高官厚禄,诱惑他们投降。”
曹操依言派出使者进城劝降,刘表的一些部下在困境面前开始动摇,内心的防线逐渐崩塌。
最终,在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绝境之下,刘表不得不无奈地选择开城投降。
曹操的大军趾高气昂、浩浩荡荡地顺利进入襄阳城,李逸因在此次战役中多次献计有功,受到了曹操的重赏和高度赞扬。
然而,战争过后的襄阳城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