厮杀重新开始。
西门处张苞、张虎攻势猛烈,张苞手持长矛直刺敌军。孙虎臣这边虽奋力抵抗,但蜀军士气高昂。张苞张虎刚刚撤下,刘封刘循又继续攻了上来。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际,突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风中似夹杂着神秘力量。只见刘备军中一白发老者走出,他曾在茅山上修道几十年,学到一些道家的基本玄功,叫做杜昱,自号为单茅真君。只见杜昱双手舞动,连连掐诀,口中念念有词。刹那间,风云变幻,原本对守城有利的天气变得有利于攻城一方。
原来杜昱与庞统有旧,当日庞统向曹操献连环策之后两个人曾经相处了一段时间。这次他有事路过秣陵,听说庞统在此,便来一见,便被庞士元拉来做了一个帮手。在杜昱的协助之下。东吴军队顿时乱了阵脚,诸葛恪大惊失色,忙与陆逊商议对策。然此时蜀军趁势猛攻,各门均有突破之势。
北门的周循等人渐感不支,文聘、蒋钦抓住机会率军猛冲,一举冲破防线,打开了北门。
消息传开,蜀军士气大振,其他各门也加紧攻势。西门的刘封刘循成功登城,与城中吴军短兵相接。南门潘璋更是避开热油,撞开城门。
诸葛恪见大势已去,欲率军突围,陆逊却道:“如今唯有死战到底。”但兵败如山倒,最终东吴军队全面溃败。刘备军顺利攻占秣陵,向着统一江东的目标更进一步。南门战况同样激烈,潘璋等人架起云梯欲登城墙,定北将军孙文亲自督战,滚木礌石不断的从城头下砸下………。
攻守多次易位!白天失去的阵地,晚上吴兵仗着地理熟悉,又组织人马夺了回来。就这样的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蜀汉先是投入了三十万人马,又陆续征调了二十万大军加入了围攻秣陵之战,朝流不息的攻打秣陵。孙亮也是从吴郡、会稽、建安诸郡征调人马,并征发民众加入了守城之战。后来的吕文焕守坚持了襄阳六年,才被元兵攻破。可是孙亮,陆逊、诸葛恪、吕范等人纵然费尽了千辛万苦。也才守了一年半的时间,蜀兵从北、西、南三方同天攻破了建业。每门都拥进了十余万大军。
蜀汉后主禅建兴三年春,蜀军全面占领了秣陵,丹阳全郡尽归于汉军管辖之下,金陵的攻坚之战,蜀汉兵马以十八万的代价,歼灭吴军主力十六万人,占领了整个秣陵,吴主亮,太上皇权,太傅诸葛恪,大将军陆逊,老臣张昭,顾雍,严畯,陆绩等人,带领吴宫上下,以及文武大臣的家眷,以及十余万残兵,从东门逃岀,住吴郡而去。
时曹魏广陵太守夏侯荣,乃夏侯渊的孙子,也是桓侯夫人夏侯涓的侄儿,他见魏、吴大势已去,想结交桓侯,竟然带兵偷袭了吴兵。孙亮却阴阳怪气的讥笑陆逊。说陆逊不懂用兵啦,与蜀汉勾结啦,目不识人啦。反正什么话他都说得出口,
就是他父亲太上皇孙权也经常受他的奚落。没过多久,大将军陆逊便被他活活的气死了。陆逊死后,诸葛恪独掌大权,他与众老臣都不和,本来就是国破家亡、苟延残喘了,他还作威作福起来,任意处置朝臣,有许多立场不够坚定的官员见势不妙,竟然悄悄的向蜀汉大军抗降。
地盘越小,防御力越弱!诸葛恪的专权跋扈使得东吴内部人心惶惶。蜀汉方面,桓侯又调大将带兵来助。于是多久没有出面的大将们都岀现在吴郡周边。连远在雍凉的马超和魏延等人都来凑热闹。
他们是总指挥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庞德,魏延,张辽,张合,太史慈、高顺,文聘,臧霸,李严,以及吴将潘璋,蒋钦等人,他们奉桓侯的军令,各带一队人马,地毯式的追剿吴兵。
赵云带兵进吴县,斩杀守兵三千余人,斩孙氏宗亲孙成;马超带骑兵走娄县,吴守将昭羽将军陆航亡。庞德引一军进由拳,守将吕辉弃城而逃,从秣陵逃往海盐的吴钢、诸葛靓向魏延乞降!
全端、全怿和于诠在余杭摩拳擦掌要与蜀兵拼死一斗,却被张辽、张合挑死于马下,损兵一万多。太史慈也带了一队兵马,游弋到钱塘,守兵苟在中岀来迎战,太史慈令中军徐退,左右两军包抄,然后中路复返身冲杀,将苟在中赶进了钱塘江中去抓鱼捞虾去了。
张苞,张虎,李严,张任、申耽、廖化、周仓、刘封等带兵各进,接连收复了富春,乌程,阳羡,无锡,毗陵,曲阿,丹徒等地。
孙权带吴宫上下遗老遗少们南下会稽。由于孙亮不得民心,任意诋毁大臣,许多老臣都看不过下去,孙峻、孙??趁机处死了他,另立孙休为帝,苟延残喘。并且为了权利二人还杀死了太傅诸葛恪。孙峻、孙??一个为丞相、一个为大将军,把持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