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荆襄,而卿在孤身边,请卿为孤试决”!
桓侯观看完表文,问先主曰“王上意下如何呢”?先主曰“孤虽汉皇后裔,孝景皇帝玄孙。然未有德泽与万民,今若自称为帝,与谋篡何异”?
桓侯故意神色严肃曰“臣有一言,请主上细听,臣正要与王上恭贺,听说王上已经得到了大魏诏敕,封为了大魏汉中王,并且已经拜表去谢恩了”。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刘备勃然变色,怒声质问曰“汝此语从何说起”?诸葛亮轻摇羽扇的手不停的打颤,庞士元更是瞪大了眼睛;贾文和阴沉着脸,陈长文似欲泪滴。众文官武将面面相觑,不知道这张桓侯在鼓捣些啥。
先主怒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孤岂会效命于乱臣贼子,自损清誉乎?刘备语气坚定,掷地有声。
桓侯见状,心中暗喜,他对汉中王曰“那主上为什么不依从大家的劝进,继承大统以抗曹丕,恢复汉家疆土?须知当前只有两条路可供主上选择,要么依从众臣之所请,登上九五之尊,号召天下有识之士举兵北伐,驱逐曹逆,以复汉家宫阙;要么以藩服屈于曹贼,做曹魏之一镇藩王。
诸葛亮、贾文和面面相觑,悬着的心才落下地来,他们暗道,“还真不能小看这个涿郡屠夫,果然真有说词,在这两难的选择下,相信汉中王自然会从众人之请,选择继统登基。庞士元和陈长文则是对看一眼,曰“这也行?我等为什么就想不到如此进言呢”?
且说先主听后,马上陷入了沉思,他仿佛看到了汉献帝刘协失望的眼神,仿佛看到了那一班逆臣一副张牙舞爪的丑恶嘴脸,他更是想到了蜀汉当前的处境,曹魏虎视眈眈,孙吴态度暧昧。
自思若不遂众人之意称帝,又怎能凝聚人心北伐与东征!如何重整汉家疆土?兴复汉室?可是一旦称帝,又将面临各方的压力,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诸葛亮见汉中王还在迟疑,他也上前奏道“王驾千岁,常言说得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今众臣齐心,万姓拥戴,正是王上称帝的大好时机,就向翼德所说的那样,只有即位称尊,方能号召全民北伐,以复汉室天下,为孝愍皇帝报仇雪冤”。若在迟疑,必将冷了万众拥戴之心,影响北伐大业的进程。
刘备抬眼,他打量着张飞,诸葛亮、庞士元、贾文和与陈长文等一众文武群僚,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孤即遵从三弟、二位军师以及文和、长文等众卿的大义,称帝以续汉统,立国号汉,定都成都,高举恢复大汉的旗帜,把历史写进光辉的一页”。
公元221年,即魏文帝黄初二年农历三月十四日,刘备在成都西郊设坛祭天,大建了九斿红旗随风飘荡,刘备身穿帝王服饰,威风凛凛,神采奕奕的率领众臣祭告太庙。正式称帝登基,国号汉,历史上称为蜀汉,正式定都成都,改元彰武。因后来谥号为昭烈皇帝,下文中直接称刘备为昭烈帝。并立吴氏为皇后,刘禅为皇太子,并册封张飞之长女为皇太子妃,刘永为鲁王,册封骠骑将军马超之女马文淑为鲁王妃。刘理为梁王。册费观之女费婷婷为梁王妃。遥封关羽为荆王,张飞升封为定国王,仍任蜀汉兵马大元帅,总督蜀汉兵马事,并兼任司隶校尉。
加封诸葛亮,庞统为左右丞相,加贾诩为司空,陈群为司徒,其余臣僚俱加升三级,并大赦天下。三州军民,无不欢悦。
不过张飞坚决不接受受封王爵,他以汉高祖曾与臣下拟定下白马之盟,非刘姓之人不得封王的理念拒绝了昭烈帝。帝不悦曰“卿即为朕弟,亦可算着半个汉家子孙,且有特殊功勋于朕,阙封亲王尚可,何在区区一王爵,卿可受之,难道要朕三下旨意加封才受乎”?飞坚持不受封,两个僵持,丞相诸葛亮进言曰“启禀吾皇,翼德即坚持不受封王,乃高风亮节之举,非刘姓不可封王亦合祖制;而他有特殊功勋,可加封为上柱国,请旨定夺”。
于是昭烈帝依诸葛丞相之奏请,下旨特封张飞为上柱国,仍赐一等定国公,赐桓侯之誉领司隶校尉,监察百官。并封夏侯涓为正一品诰命定国夫人。封樊迎春、张灵、张珊、刘小英、刘小琳并为从一品诰命定国夫人。
昭烈帝又下旨,责成张飞,诸葛亮、庞统组成了一个三人团,作为最高的决策层,统筹一应军国重任,兄听命于皇帝,不受群臣干扰,不管征伐、还是地方财政,民政一应钱粮赋税皆由三人裁夺。为什么后来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表文中提到只有薄田十五顷,桑八百株呢?
因为谁都知道,要想制人必先制己,你执政若不从自己开始,又何以服众呢?还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