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说到孔明用计智激周瑜,终于使他说出了欲与曹操一决雌雄的决心,并邀孔明留在江东帮助出谋划策,孔明当即答应。
第二天,孙权召集帐下文武,商议如何对付曹操的事,他坐在主座上对众官说道,“众位谋臣,各位将军!今日曹操百万大军压境,事关我东吴之存亡,请众位各持己见,为我江东谋一线生机,我孙权在此拜托大家了”,说完,他站起身来,面朝众人一拱手,表示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
当下一众文臣武将都没有及时开口答应,他们正等着一人出现。正在众人左顾右盼之时,只见一人排众而出,众人一看,只见来人怎生打扮?
身长八尺有余,身穿一袭素白锦袍,上绣着团花朵朵。腰束玄色宽带,佩玉晶莹。左手按剑,剑鞘镶金,外罩一身灰暗色的朝服,显得是那样的英气逼人。
他身姿挺拔如松,面容白晢如玉,两道英雄剑眉斜插入鬓,双目炯炯有神,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正是那江东的白玉柱,驾海的紫金梁。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只见他气宇轩昂,从容不迫地对孙权一拱手说道“请问主公,可否集众人商议过,他们意见如何?孙权对他说,已与众人议过,以首座张昭为首的文臣谋士主张纳款于曹操,周瑜面对张昭等文臣,请问子布先生主降之意?张昭等人当然说了他们主降的理由。
周瑜说,“这就是你们的愚儒之见了,江东至孙坚将军开国到现在,算以历三世,不能一旦废弃”,孙权说那公瑾有何良方可解此厄。
周瑜对孙权说道“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乃汉贼。主公你以神武雄才,继父兄基业,据有江东,现在兵精粮足,正是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之时,奈何谈降贼?而曹操南来,多犯兵家之忌,一是北方尚未平定,有韩遂,马腾为其后患,如果南征的时间过长,他会担心变故;二是北军不熟悉水战,曹操舍鞍马来仗舟揖与我们争衡;三是隆冬盛寒,马无蒿草可用;四是驱中原士卒远涉江湖导致水土不服,多生疾病,他有此四忌,兵马虽多也难以成事,将军破他正在这时,瑜愿统率几万人马进屯夏口,与将军破他”。
孙权曰“老贼欲废汉久矣,所以还没有行动,是因为我二袁,吕布,刘表与孤,但是他们都被灭了,只有孤尚在,孤家与他势不两立!卿言伐曹操正合孤意,卿真是上天恩赐与孤的贤才。
瑜曰“臣愿意为将军与曹操决一死战,但是将军狐疑不定。孙权当即拔出宝剑将长案斩去一角,对众文武下令道“如今不是商量战和的时候了,现在大众须全力备战,哪个再张口闭口的谈降,就与此案相同”。说毕,便将宝剑赐与周瑜。并当众下令封周瑜为江东六郡的大都督,提调江东一应军马,如有谁不听调遣,即为此剑诛之,不必报孤知晓。
又令老将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辅佐周瑜调兵。又封张昭为总提调官,从今日起负责调动江东六郡八十余县的一应钱粮,为大军的后勤作好保障,勿使三军粮草欠缺。张昭也表示竭力配合,让周都督无后顾之忧,全心全力应付曹操。
当下周瑜接剑在手,他对众官说道,主公令我率兵破曹,请众文武明早来江畔行营听点。如有违逆者按七禁令,五十四斩施行。言罢,拜辞了孙权,起身岀府,众文武也无言而散。
周瑜回到住处,便请孔明商量,他对诸葛亮说道今天在大堂之上,主公已经决定破曹,现在请先生帮助出谋划策,以破曹操。孔明却说,孙权尚有狐疑,不可以决策。瑜曰:“何为心不稳”?孔明说孙权还在担心曹操兵多将广,恐怕难以抵敌,你必须在此方面下点功夫,打消他的疑虑方可成事。
周瑜去见了孙权,提说此事,果然孙权还是担心曹操势大,怕自己寡不敌众,连累江东父老遭殃,周瑜微笑对他说,我是担心主公有疑虑,才来将打听到曹年多寡的情况告诉于你。
曹操诈称百万乃是大话欺人。其时他的中原之兵不过十五六万,且早已疲惫不堪,所收袁绍的残兵败将不过七八万,也并不是真的归附于他,只是大势所趋而已,得荆襄之兵也才三四万人,都还没有整合在一起,还算是乌合之众,多而无用,我只要五六万人,就能挡住于他,请主公不要以此为虑。
孙权也真是好糊弄的人,一听周瑜这样说,他自然信以为真,当场表示再无疑意,并让周瑜带兵先行,自己征调兵马以作后队,誓与曹操一决生死。不过周瑜经事一事,他知道孔明远胜于自己,心下很是妒忌,在鲁肃的劝说下,他先令诸葛瑾去劝说孔明归顺东吴。一面点韩当,黄盖为先锋,领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