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杀了这些男性,他们家的女眷就成了别人的玩物。陈伯煊连忙派人议和,张飞不准,且分兵南下,于是基辛格带兵来战蜀兵,在陈伯煊的帐下,基辛格和陈士喃、赤福延禄都有谋略,粗通兵事,也晓得攻杀战守,引逗埋伏等用兵之法。
他们见张飞不许和议,当下抱着一腔热血,要与蜀兵一决雌雄。何况可用之兵也还有二十余万,各地的粮食辎重足可以支撑三年。当下基辛格为主将,霍人杰和铁不格为副将,又新选出十多名骁将,起兵十万来战蜀兵。
两军在移风地区相遇,由于汉军先锋端木风小看了昔日的同事,他的三万先头部队被基辛格诱入了移风地的藏山峡谷深处,被五六万安南军包围。庞统得了报告之后立刻命甘宁,马岱和博杰带兵驰援,于是在藏山附近进行了包围与反包围的大混战。
陈伯煊得知两军尚在激战,他带上陈士喃,赤福延禄等将点起最后仅有的主力六万多人赶来相助,希望能够重创蜀兵,来一个以战求和。于是战场从移风的藏山地区向南延伸,到日南郡象林县一带,即今广南省附近。
安南会增兵,桓侯更有主力大军,在他的将令传下之后,张辽,张合,高顺,赵云,庞德,吴班,傅彤等将各率本部人马迅速驰援,最终的结果是陈伯煊在霍人杰,铁木格的保卫之下,带着五千多残兵败将杀出重围,向南逃去。十五万余人战死在移风、象林一线。而张飞统帅的蜀汉大军阵亡了近三万人。还有孟获的南中蛮兵一万,收降的安南士兵五万人。除了端木凤,乌骨打战死之外。还战死了陈应,张着,吴忠,孙成等汉军将领。
也就是说这是真正的最后一次大决战,这一路遍地都是两军的尸体,真正尸横遍野,血水成河!蜀兵一方损失近九万,陈伯煊扔下了十五万多具死尸,二十多万人马的尸体遍卧在安南中段地界。到了四月初,安南的主力军队几乎损失殆尽,占城的士兵们也丧身于战火之中,安南国主陈伯煊一路南逃,还驾船出海。
陈伯煊最终还是窜死海岛,安南人的抵抗日趋低下,为了短时间内让安南兵无力扰乱,安南的众降将把安南占城的男丁杀了三分之二,只留下三分之一来繁衍后代。
张飞令众降将扶保安南最庸碌无为的老八撒其呼沙特为安南国主,搜刮了全国值钱的东西运回了南中,命改安南国为陈州,令撒其呼沙特为陈州知府事,辖制安南国土,撒其呼沙特连连表示,永远遵从蜀律,并年年进贡,岁岁朝蜀。
可是国家破碎如此,没有上百年的时间难以恢复,又能有什么来进贡呢?朝蜀也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
现在蜀公在西南的开辟岀来的疆域是澜沧江流域,缅北,以湄公河为界东边直抵大海,澜沧王国,安南王国以及占城皆在蜀公的遥领之下。直接与交州士燮的地界接壤。张飞又叫南蛮王孟获就近带管二地,相当于南中为上郡,澜沧,安南,占城皆为下邦。
桓侯回到南中地区,孟获请他驻跸银坑洞,其中吕才,马谡,费祎等人曾问他为什么不派人协管南中?如果孟获再次反叛该咋办?
张飞告诉他们说“南中地区有三不易;一是留官吏就必须留兵,但留兵不无粮可食,一不易也;蛮人现在家庭破之过大,留官吏在当地是对他们的不信任,会引起他们的猜忌,而导致新的叛乱,此为二不易;蛮人累有废杀之罪,如犯了嫌疑,他们就不会再相信外人,此为三不易。
所以吾不留人,不派兵,不运粮,以蛮人守南土,以南土养蛮人,自然就会两下相安无事,朝王进贡事小,只要他们不再反叛才是正事,才是真正的王化。众文臣武将皆服,南方蛮人皆感念桓侯与庞统的恩德,乃为二人立生祠,四季享祭。
张飞叫孟获与雷铜,陈应,张着,吴忠,孙成等人立庙,享春秋二祭,孟获表示立即照办,要知后面情节如何发展,请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