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新设立的朝政议事堂,原本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公正决策而设。然而,时间一长,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又开始暗中谋划起来。以户部尚书张大人为首的一派,联合了部分地方官员,他们趁着各地收缴赋税的时机,在账目上做起了手脚。虚报、瞒报的情况屡屡发生,将大量本应上缴国库的钱财偷偷截留,企图积攒财富,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礼部的一些官员,仗着掌管礼仪祭祀等事务,对外宣称得到了上天的某些 “旨意”,暗示如今的朝政需要进一步变革,实则是想推举与他们交好的一位皇室旁支子弟进入权力核心,为此他们四处拉拢人心,蛊惑一些不明就里的官员加入他们的阵营,还暗中诋毁萧逸尘等一干忠良大臣,说他们阻碍了大永王朝顺应天意的发展。
在地方上,一些总督、巡抚也不安分起来。他们借着天高皇帝远,在自己的辖区内肆意妄为,私自扩充军队,对朝廷的政令也是阳奉阴违,只执行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妄图打造出属于自己的 “独立王国”,还互相勾结,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地方势力,对朝廷的统一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有一股神秘势力悄然崛起。他们隐藏在暗处,时常给各方势力传递一些真假难辨的消息,故意挑起矛盾,让原本就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不堪。宰相李大人和兵部尚书王将军之前刚刚缓和的关系,又因为这些谣言而变得紧张起来,双方再次陷入互相猜忌的状态,朝堂气氛再度压抑凝重,政务又开始难以顺利开展。
萧逸尘听闻这些情况后,眉头紧皱,心中明白大永王朝这是又陷入了一场棘手的政治漩涡之中,若不能迅速化解,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王朝的安稳更是无从谈起。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萧逸尘冷静下来,决定再次展开深入调查,一定要揪出背后的始作俑者,理清这一团乱麻般的局势。
他先是从户部的账目问题入手,亲自挑选了一批精通算数、为人正直的官员,组成查账小组,秘密核查各地赋税账目。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查验,终于发现了诸多可疑之处,顺着线索追查下去,逐渐锁定了户部尚书张大人以及那些与之勾结的地方官员。
对于礼部传出的所谓 “上天旨意”,萧逸尘找来多位学识渊博的大儒,一同研讨古时典籍以及过往类似情况的记载,证实这不过是礼部官员的胡编乱造,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使出的阴谋手段。
而地方上那些拥兵自重、违抗政令的总督、巡抚,萧逸尘则派出了多支精锐的暗探队伍,潜伏到各地收集证据,了解他们的兵力部署、勾结情况等关键信息。同时,他还暗中联系了一些忠诚于朝廷的地方官员,让他们留意这些人的动向,及时传递消息。
至于那股神秘的挑事势力,萧逸尘深知其最为棘手,便吩咐自己最得力的手下,从朝堂内外的各种消息来源入手,排查哪些人有异常举动,哪些渠道总是传出不实消息,试图找出他们的踪迹。
在掌握了一定的证据后,萧逸尘开始采取行动。
朝堂之上,萧逸尘当着众人的面,将户部账目问题的证据一一摆出,目光直视户部尚书张大人,严肃地说道:“张大人,你身为户部尚书,本应恪尽职守,为朝廷管理好财政收支,如今却做出这等中饱私囊、欺上瞒下之事,该当何罪?” 张大人面色惨白,想要狡辩却又无话可说,最终在众人的谴责声中被当场拿下,等待进一步的惩处。
对于礼部的那帮官员,萧逸尘直接向圣威大帝进言,揭露了他们伪造天意、妄图扰乱朝纲的恶劣行径。圣威大帝大怒,下令将礼部相关涉事官员革职查办,严惩不贷,同时昭告天下,让百姓们知晓这不过是小人的阴谋,切莫轻信谣言。
针对地方上那些拥兵自重的官员,萧逸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他先是调集了几支精锐的中央军,不动声色地向那些问题地区靠近,然后以朝廷的名义下达最后通牒,责令他们即刻解散私自扩充的军队,严格遵守朝廷政令,否则将以谋逆之罪论处。那些原本还心存侥幸的地方官员,见朝廷动了真格,又看到大军压境,权衡利弊之后,纷纷缴械投降,表示愿意服从朝廷安排,地方局势这才逐渐稳定下来。
而对于那股神秘势力,萧逸尘通过巧妙布局,设下圈套,故意放出一些看似重要的假消息,引他们上钩。最终,成功揪出了隐藏在暗处的一些官员,原来他们是之前被惩处的一些势力的残余,妄图报复朝廷,制造混乱。萧逸尘将他们一网打尽,彻底消除了这个隐患。
经过萧逸尘这一系列雷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