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冲天,映红了阴沉的夜空。
阜阳水域,原本平静的江面此刻如同沸腾的油锅,火舌贪婪地舔舐着曹军战船,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凄厉的哀嚎声、兵器碰撞的叮当响声、烈火焚烧木头的噼啪声,交织成一曲悲壮的战歌。
曹军士兵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奔逃,哭喊声、求救声响彻夜空,却无法阻挡死神降临的脚步。
熊熊燃烧的战船,如同地狱的火舌,将他们吞噬殆尽。
韩重言和李太白仓皇逃窜,却已身陷火海。
他们奋力搏杀,希望能够杀出一条血路,但四面八方都是曹军溃兵,以及赵军穷追不舍的身影。
韩重言的佩剑早已卷刃,身上也添了数道伤口,鲜血染红了衣衫。
他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士兵,心中涌起一股绝望。
"将军,我们……
我们……
" 李太白的声音颤抖着,他脸上满是烟灰,神情惊恐。
韩重言咬紧牙关,挥剑砍翻一个冲上来的赵军士兵,"冲!
杀出去!
" 然而,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震天的喊杀声中。
一颗流矢不知从何处飞来,正中韩重言胸口。
他闷哼一声,身体晃了晃,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
李太白见状,悲呼一声,扑到韩重言身上,却也被乱军踩踏而过,尸骨无存。
激战过后,赵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自身也损失惨重。
赵子龙站在燃烧的曹军旗舰上,望着满目疮痍的江面,眼眶泛红。
“我心里难受……”他低沉的声音在风中飘散,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悲痛。
远处,诸葛亮静静地伫立在山坡上,目光深邃地望着这一切……
烈火吞噬着曹军最后的战船,浓烟遮蔽了星月,江面上漂浮着无数残骸和尸体,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诸葛亮负手而立,面色冷峻,眼底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楚。
“我也难受……”他低喃,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声掩盖。
这一战,惨胜。
赵军乘胜追击,势如破竹,收复了阜阳失地。
残阳如血,染红了凯旋的旗帜,却也映照出士兵们疲惫的面容。
军队回到帝都,万人空巷,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震天。
然而,赵子龙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
他翻身下马,径直走到队伍前方,命人立起两座衣冠冢,一座刻着“李太白之墓”,另一座则刻着“韩重言之墓”。
他深深鞠躬,眼眶再次湿润。
“两位将军,一路走好。”他的声音哽咽,在喧嚣的欢呼声中显得格外悲凉。
曾经浩浩荡荡的数万大军,如今只剩下几千残兵败将。
他们身上带着伤,眼中带着迷茫,默默地跟随在赵子龙身后,一步一步走向皇宫。
庆功宴上,山珍海味摆满了桌子,美酒佳酿香气四溢,歌舞升平,热闹非凡。
然而,赵子龙却食不知味,他默默地坐在那里,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仿佛灵魂出窍了一般。
夜深人静,赵子龙独自一人来到军营。
他命人取来战死士兵的名册,一页一页地翻看着,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
他颤抖着手,开始抄录这些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条鲜活的生命,一段悲伤的故事。
“张三……”他低声念着,眼泪无声地滑落。
“李四……”他的声音越来越哽咽, “王五……”
突然,他停下了手中的笔,目光落在一个名字上,浑身猛地一颤……
“林……林……”
烛火摇曳,映照着赵子龙憔悴的面容。
他颤抖着手指,一笔一划地抄录着战死士兵的名字,每写下一个,心口便如同被利刃狠狠剜过。
“王二…李虎…赵六……”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从他口中低喃而出,每个名字都代表着一条鲜活的生命,一段并肩作战的回忆。
写到“陈大勇”时,他手中的笔重重一顿,墨汁晕染开来,在洁白的纸上晕开一朵凄美的墨花。
陈大勇,那个总是咧着嘴傻笑的年轻人,那个在他危难之际奋不顾身替他挡箭的兄弟……
泪水再也抑制不住,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纸上,与墨迹交融。
他伏案痛哭,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