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宣室殿内。
拒绝和亲一事后,刘据现在面对的仍旧是匈奴扣边和诸侯王造反的问题。
他环视一周,此刻虽有感慨,但没有完全沉入其中,心下在算一笔账,不知以当下羽林卫的实力,平叛需要几日?
虽有些棘手,但应对起来倒也不是很难!
片刻后便已了然。
他自信一笑,出声问道:“诸位爱卿,可有退敌之策?”
霍去病刚要出列,刘据笑道:“表兄稍安勿躁。”
他自然知道霍去病的本事,但此次讨逆怕是以攻城战,拉锯战为主,并不是霍去病所长,需要从长计议。
他可不想让霍去病陷入险境,毁了他的一世英名。
刘据说完,刚刚被今日晨报调动起高昂情绪的众公卿却诡异的陷入沉默。
大殿之内,气氛凝重得如铅块般。
刘据的目光地扫过群臣,眼神中带着千斤的压力,然而却无人敢在这灼灼目光下挺身而出,承担领兵出战之重任。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觐见!”
殿外礼官通报声传来。
刚坐在龙椅上等待众公卿回应的刘据,骤然起身。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
他舅舅,卫青来了!
只听“吱嘎”一声。
宣室殿沉重的大门缓缓开启。
阳光笔直的照射入大殿。
刘据远远的便看见一个身影,一步步拾级而上。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却似心怀天下;
脚步声也并不重,但每一步都沉稳有力。
那是一种吹彻塞外寒风,饱经沧桑后凝结而成的淡然。
阳光将他的影子拉的很长,映在宣室殿内,威严而肃穆。
卫青并没有身着铠甲,长发束于脑后,用一根古朴的丝带系紧,几缕发丝随风飘动,看起来只是一个羸弱儒生。
此时已步入中年的他,两鬓间隐隐有白发攀爬,岁月也在他棱角分明的面颊上,雕刻出丝丝皱纹。
但他笔直的身躯,仍旧如松般挺立,深邃的双眸明亮且坚定,洞穿虚妄,睥睨天下。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大汉真正的龙城飞将,挺起汉族脊梁的不败战神!
卫氏子,
大汉长平侯,
大司马、大将军,
卫青!
刘据的亲舅舅。
当匈奴再次叩边,当大汉再一次陷入危机,当所有人都选择沉默。
本该功成身退,颐养天年的他。
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
这就是卫青,这才是卫青!
刘据心潮翻涌,看着缓缓走进大殿的卫青,忽然想对已经驾崩的汉武帝说:“父皇,这就是你一直忌惮,猜忌,打压的卫氏外戚么?”
“如果每个外戚都如此,那又有何妨?”
刘据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快步走下,扶起刚要行礼的卫青,托着他的手臂,温声道:“舅舅,你来了!”
“陛下,我来了。”
卫青温文尔雅,笑着颔首,低声又道:“据,你长大了,但舅舅尚可一战!这大汉,你的天下,我来为你守护!”
卫青随即又后退一步,行了利落而标准的军礼,朗声道:“陛下,外敌叩边,诸侯叛乱,卫青特来请战!”
卫青不算雄厚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力量。
“拜见大司马,大将军!”
群臣无不被卫青感染,纷纷行礼。
卫青的到来,让原本沉默,压抑的朝堂终于焕发一丝活力和信心。
刘据心中充满惊喜与欣慰,连忙扶起卫青说道:“大将军快快平身,朕正盼着你来。如今这局面,朕想听听你的高见。”
卫青起身,身姿笔挺,双手握拳置于身后,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诸侯王虽人多势众,但实则各有各的心思,其联盟不过是一盘散沙。”
“臣以为,当下可先派一支轻骑,佯装主力,日夜骚扰叛军前沿,使其疲于应对,摸不清我军虚实。”
“与此同时,暗中集结我大汉最精锐的部队,绕道敌军侧翼,从其防守最为薄弱之处撕开一道口子,直插敌军心脏。”
“至于那匈奴……”
卫青沉吟着看向一旁神情肃穆的霍去病,笑道:“有骠骑将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