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向认为正德不亲政事是让八虎带坏了,倘若正德将心思放在政事上,照他的聪明才智没准能成为汉武唐宗这样雄视千古的好皇帝。
但韩文显然认为去掉八虎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将来会不会再出现九虎十虎的,皇上富于春秋,还要当几十年皇帝,以后变不变坏,他们这些老头子看不见,自然也管不着。
李梦阳带着几分醉意走进韩文的公厅,问韩文:“廷议如何处理八虎呢?”
韩文招呼他坐下,然后叹了一口气说:
“群臣大多为自己打算,贪恋禄位,哪将国家放在心里?看来不了了之了。”
“三个阁老也不主张杀八虎吗?他们受先帝托孤,该不会坐视不管吧?”
“他们倒是主张杀八虎,只是没有大臣鼎力支持,他们也没有办法。”
李梦阳冷笑一声说:“照这样说,他们还是不主张杀八虎。”
“他们很少吭声,可看得出来,他们不仅主张杀八虎,而且可能要借着杀八虎的机会,一举解决内官乱政。不过以老夫看来,实在太凶险。内官掌握天下大部分权力,根深蒂固,弄不好天下大乱。”
“有机会就不该放弃,一百年来,多少人想铲除内官,可都没有机会。现在有两份诏书保证,师出有名,加上皇上年幼,登位伊始,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三阁老不要说受先帝托孤,就是作为执政,也不能坐视良机错失。再说,他们位极人臣,若有所求,唯有建立大功名,既便自身受损,也不该错失。”
韩文又叹一口气。
“他们大概像你说的这么想吧。可群臣不支持,单凭他们能成什么事呢?群臣大都抱观望的态度,八虎赢了,他们投靠八虎,内阁胜了,他们投向内阁。局面不明朗,就首鼠两端,不轻意表态。倒是有些年轻的言官坚决支持内阁,可还是势单力薄。”
“大人以为杀八虎有理由吗?”
打自正德登位以来,韩文这个户部尚书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正德不是要钱要物就够他焦头烂额的,他认为必是八虎在背后教唆正德。
此外,八虎得势一年多,按照两份诏书的变革,也让他们坏了不少事。这还仅仅开头。
他们手中权力越来越大,正德不大理会政事,他们终成巨奸,为期不远。
凡有头脑的,岂不明白八虎是大祸胎?
可铲除他们不容易,身居重位的朝臣明哲保身,其实也是无可奈何。
李梦阳的话又触动韩文的痛处,他愤愤说:
“八虎引导皇上荒宴饮乐,持挟弹射,不理政事,这理由灭族都够条件了,可也有人说他们罪不至死,真是太可笑了。”
说着,韩文流下两行泪。
李梦阳知道韩文一年来够窝囊的,作为户部郎中,他知道财政收支拆东墙补西墙,在崩溃边缘。
更可笑的是,孝宗皇帝在位,处理政事几乎只跟宦官商量,许多祸根因此种下。只不过他对待大臣跟以往皇帝不一样,不像他们拿臣下不当人,而是优礼有加。编《孝宗实录》的官员尽将好话加给他。
这是三位阁老定的调子。一方面编《孝宗实录》公然造假,纸面上歌舞升平,一方面朝臣们绞尽脑汁跟内官贵戚斗,要革除留下的种种弊政。
李梦阳同情韩文,可又觉得韩文一年多来也有责任。
他贪恋禄位,态度不够强硬,让正德唬一下脚根就软,这也是正德得寸进尺的一个原因。
韩文是北宋名臣韩琦的后裔,据说出生时,他父亲梦见紫衣人送北宋名臣文彦博到家,就给他取名韩文。
韩文为自己不同凡响的出世一向自负,不怀疑自己与先祖和文彦博一样成一代名臣。
哪料碰上个不三不四的小皇帝,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一提政事往往落泪。
李梦阳冷笑说:“倘若能哭死八虎,也应该到奉天门去哭才对,在这儿哭管什么用呢?”
“还能怎么呢?三位阁老要杀八虎,也得有人支持。可皇上护着八虎,必以为八虎罪不至死,杀他们容易吗?”
“事在人为,虽说皇上护着他们,可也是铲除他们的最好时机,倘若他们羽翼已丰,那时才不可能。大学士主张杀八虎,要大臣支持。韩大人却没有策划逼使众大臣支持三位阁老。只要韩大人倡议九卿和朝内众臣联名参八虎,倘若皇上还不同意,就招呼群臣到奉天门哭谏,就像成化年间那一次。不坚持杀八虎的朝臣,大多觉得搬不倒他们,到头来反受其害,我们这等小官又插不上手。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