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情况不明,阁员们提不出方案,只好去文华殿向正德讨旨意。
正德见他们没有拿出方案,勃然大怒说:
“情况不明?情况不是明摆着吗?安化王造反,要夺朕的位子!不是兵变,是叛逆!朕要你们商讨的是调兵遣将!”
阁员们挨骂,也清醒过来,全都脸有愧色。
只有刘瑾暗暗高兴,他一开始就坚持派兵镇压,虽然他也认为是兵变,到底比他们见机得早。
正德定下调子,就开商讨调兵遣将。
正德想到杨一清。
他既佩服杨一清,也因为宁夏将士是杨一清的旧部。
他决定起用杨一清总制陕西、延绥、宁夏和甘肃各路军务。
调京军出征宁夏,张永监军,刘瑾推荐他的亲信右都督神英任总兵官。
两天后陆续才得到各镇的塘报。
安化王为叛乱密谋已久,是领头作乱,并非被逼。
可叛乱直接原因,还是丈量屯田引起的。
刘瑾派大理寺少卿周东为钦差到宁夏清丈屯田。
周东要讨好刘瑾,以五十亩为一顷进行丈量。
此外,每亩又额外征收一笔银子,打算用于贿赂刘瑾。
为此,他对将士敲扑惨酷,宁夏官兵怨声载道。
这是兵变的最直接原因。
而在此前,宁夏巡抚安惟学有点变态,常常杖辱官兵的老婆,将士恨之入骨。
周东的残暴等于火上浇油。
宁夏安化王野心勃勃,他以为自己仪表非凡,命中该做皇帝的。
巫婆王九儿要讨他欢心,调教的一只鹦鹉,只会说安化王的好话。
安化王更加自负,老早就准备造反。
指挥周昂、千户何锦、丁广、以及卫学诸生孙景文、孟彬、史连是他的心腹。
何锦原是宁夏右卫百户,后来因为扩军升千户。
他曾上京考武进士。
眼见正德不理政事,刘瑾专横独断,百官朝不保夕,何锦心里可高兴了。
回宁夏后,将所见所闻告诉安化王。
安化王认为老天给他预备机会了。
周东和安惟学苛酷,将士怨声载道。安化王认为时机成熟了。
他令孙景文宴请诸将,席间以言语试探诸将的口气。
诸将满腹怨气,孙景文暗中说服他认准的人,追随安化王造反。
这年四月外寇入侵,参将仇钺随副总兵杨英率兵防御,境内守备空虚。
总兵姜汉,任命暗中要跟随安化王造反的周昂为侍卫长,等于落入安化王的控制中。
天时地利人和全有了。
正德五年四月五日,新任镇守中官李增上任。
安化王以给他接风的名义在银安殿宴请宁夏百官。
周东和安惟学没有参加。
安化王令何锦和周昂领兵,在酒宴上杀掉姜汉、李增和不愿意造反的人。
然后分兵到各衙门杀周东、安惟学和都指挥使杨忠,焚烧官府。
并释囚徒为兵,撤黄河渡船,派人招降杨英和仇钺。
以何锦为大将军都统总兵官,周昂、丁广为副将军,张钦为先锋,魏镇、杨泰等为总兵都护。
令孙景文作檄,以讨刘瑾为名。
又过两天,兵部尚书王敞将一张讨刘檄文悄悄交给刘瑾。
各镇怕得罪刘瑾,不敢将讨刘檄文上报,只有延绥巡抚黄珂封上檄文。
王敞也怕得罪刘瑾,不敢将讨刘缴文直接上交朝廷,而是悄悄交给刘瑾。
安化王不是兵变,而是造反,各镇得到确据就是从这张檄文而来。
他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谁跟安化王沾上关系都得完蛋。
权倾朝野的刘瑾也不例外。
将檄文上报朝廷犯刘瑾的大忌。
黄珂是杨廷和的儿女亲家,他的女儿嫁给杨廷和的儿子杨慎。
大概这个缘故,他才敢冒险封上檄文。
果然,刘瑾一看檄文就怕了。
毕竟檄文与正德三年投在御道上的匿名书不一样,与有人造谣在公生门散发小册子也不一样。
他不在乎正德知道他的劣迹,但叛乱以讨伐他为借口,正德很可能要他的命,或革他的职,让叛军没有借口。
涉及军事的重要文书全都让正德过目。
刘瑾权衡再三,还是将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