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却说:
“张太监看安化王的讨刘檄文,觉得怎么样呢?”
“檄文中写的,万岁爷大多知道。但我料到万岁爷还没看到檄文。黄珂上的,照刘瑾的德性,准会隐瞒不报。兵部是刘瑾的人,他们不会说什么。只好我回京后将檄文呈给万岁爷了。刘瑾多行不义,决没有好下场。”
刘瑾隐瞒军机,张永想抓住这个把柄,狠狠参他一本。
“张太监说笑了,谁不知道你们八虎忠心耿耿呢?安化王无非借个名目罢。”
张永意识到,杨一清找他密谈不仅讨论檄文,可能有其他目的,只是不信任他。
“总制大人有话直说吧。我的干爹死在刘瑾手里的,跟刘瑾不共戴天,不像外人想的那样。”
“下官也听说你义父死在刘瑾手里,你们还打一架。”
“虽说是义父,可他是万岁爷钦点的。撇开这个不说,义父跟我情逾骨肉,对张永有再造之恩。张永的所作所为,杨总制是知道的。这趟差完满成功,跟义父平时教诲分不开的。这个外人就不知道了。”
“张太监的为人处事,与别的内官大不一样。要不下官也不跟张太监密谈。张太监打不打算弹劾刘瑾呢?此人比十个安化王都要可怕,实是国家的心腹大患。”
“回京后将刘瑾不法之事告诉万岁爷,由万岁爷定夺。杨总制与刘瑾也有仇?”
“说不上有仇。勉强称得上,是下官修筑边墙,刘瑾不仅不拨款,还将下官免职。当年余子俊修筑边墙,那一带七十余年没有边患,宁夏的工程没有完成,实在太可惜了。然而刘瑾涂毒海内,是天下人的公仇,天下人都有责任除掉他。张太监将刘瑾不法事告诉皇上,可能搬不倒他。”
“除弹劾外,也没有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