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他带着钱宁、葛儿和简文等几个侍卫又来到小山冈,在小山冈上给余甘造一座坟墓。
一个大活人说没就没了,正德辗转反侧,一个晚上也没能想明白,跟余甘的失忆症类似,正德也有点糊涂了。
他以为这人来无影去无踪,准是天上仙女下凡。他想她既然不在世上了,说什么也得给她修一座坟墓。
他指使工匠在冢前立下一块石碑,还亲自用剑刻下一行字。
由于他的神智不大爽利,他想出的这行字也显得不伦不类:
“千户朱寿之妻余姑娘之墓。”
这行字竟没有一点是真实的:他不是千户,也不叫朱寿;既然是他的妻子,怎能称姑娘呢?
可正德没有心思考究,做完这一切,他就哭倒在坟墓前了,仿佛余姑娘真的跟他阴阳两隔,再也无缘见面了。
他自己搞不清喜欢余甘什么,身边的人也全都是云里来雾里去的。
哭了一阵子,他觉得自己更像在将打自即位以来心里堆积得越来越多的烦恼,倾泄在这一恸中。
葛儿眼窝儿浅,听正德惨哭,也以为余姑娘芳魂渺渺,人在坟里头躺着,便跪在正德背后直抹眼泪,也为余姑娘哭个不停。
他不知道正德从小到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恸哭一场。
人到世间免不了要受苦,所以都是哇哇坠地,而不是笑着坠地。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笑着降生人世,那一笑差点儿吓死他母亲和接生婆,不过此人可以另当别论。
正德虽然也是哭着降生,但懂事后就很少哭过,因为他一旦哭了,身边人的就得倒霉,他们会想方设法让他不哭。
由此可见,正德需要痛快淋漓哭一场来弥补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这种生理现像。
正德哭他生母让他成熟不少,可还是没有哭够,的确有必要再来一次。
正德渐渐觉得恸哭十分过瘾,他发现哭其实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余甘失踪没几天正德就离开千户府回宫了。
不过他回宫不因为在千户府呆着没意思,而是马永成促成的。
马永成作为乾清宫的管事牌子,负责正德起居,照理是跟正德朝夕相处的大红人。
可正德不在宫里,他这个声名显赫的八虎成员,变成失宠的闲人。
他跟正德多年没有白混,很快想出一条妙计来。
余甘失踪后没几天,从宫中送来一只鹦鹉,正德闲着没事逗它玩。
有一回,这只扁毛畜牲在横木上低头垂首移动身子,耸起的双肩使得它像一个落魄的大儒。
它忽然抬头长长叹一口气,说:
“万岁爷这是去哪儿呢?宫里头的虎呀豹呀,还有万岁亲手调教的猎鹰都想着万岁爷呢!”
说罢又是一声长叹,口气跟马永成很像。
正德却认为凡有血气的都有灵性,他对这些畜牲好,它们当然要想念他。
于是正德回宫了。
鹦鹉一句话,比谏官一篇妙文更管用。
皇城大明门外各部衙门相对罗列,天下官吏士民上京办事,在衙门外候见,右边的棋盘天街因此形成集市。
每天衙门升堂是棋盘天街最热闹的时候,天下流传各类与官场有关的小道消息,大多从这儿发布出去。
正德回宫后,下旨九卿会审郑旺冒充皇亲一案,便在大明门里、承天门之前审理的。
此案关系到正德的身世,而且在孝宗朝已然闹得天下皆知,所以九卿会审的消息一传出去,好事者大量涌到棋盘天街,希望能早一点打听到此案的审理情况。
这一天,张文冕也来到棋盘天街。
他当然不是探听审理情况,在刘瑾身边办事,而且大量奏章是他批阅的,他自然无需到外面打探消息。
他倒是想听听小道消息。
天街上七八个举子在茶馆前的闹市中摆酒席狂呼滥饮。
他认得两人,一个是刘宇的儿子刘仁,一个是焦芳的儿子焦黄中。
在今年举行的乡试中,这两人竟都中举了。
张文冕不愿跟他们打照面,转身走进斜对面一家酒楼。
衙门正在升堂,候见办事的人还没到喝两杯的时候。张文冕上了二楼,偌大的地方只有稀稀落落几个客人。
他拣靠窗一块桌子坐下来,伙计过来招呼,他点一盘糟腌猪蹄尾、一盘鹅肫掌、一盘炙羊肉,一壶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