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潮,鸣?】
【不过有一说一,萧何的后方功劳确实非常大,没有他的协调,前方根本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战斗的。】
【而且萧何虽然自己没有上,但是自己的子孙兄弟都被派到前线去了。】
【没什么毛病的,而且萧何可以说是刘邦非常信任的人了,创业团队的元老级别人物了。】
【汉初三杰其二,张良。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为刘邦的大业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
被后人称之为“谋略之圣”。】
刘邦看着天幕张良的称呼,也是频频点头。
谋略之圣这个名称,他担当得起。
【张良,字子房,是战国末期的韩国人。
他出身贵族,祖父张开地,连任三朝宰相。
父亲张平也是两朝宰相。
照这样发展下去,张良怎么也该担任宰相的。
结果到了他这一代,韩国没了。
当时的他还很年轻,年轻人就是要气盛。
于是大手一挥,直接将家里面全部的财产都投入到了反秦的事业当中去。
张良到东边拜访仓海君,他们共同制定刺杀计划。
找了一个大力士,给这个大力士打造了一柄巨锤,准备给嬴政来一个大的。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嬴政东巡,张良让大力士直接在必经之地,阳武县的博浪沙埋伏。
三十六架马车过来,张良等人分不清哪个是嬴政的座驾,于是就直接朝着最豪华的那一架砸去。
大力士手持大锤,怒吼一声“给我砸”,车里面的人直接就被击毙了。
然而嬴政早有防备,车里面的根本不是本人,张良行刺失败了。
行刺虽然失败了,但是张良却凭借着刺杀嬴政声名远扬了。】
荆轲:我懂,就像我一样。
就算张良后来彻底销声匿迹了,也会在史书上留下寥寥几笔的。
主要的事迹:刺杀秦始皇嬴政。
【一开始的张良并非精通兵法,据说他之所以能够通晓兵法,是因为遇到了一个老人。
有一天晚上,张良漫步在沂水圯桥便,碰到了一个老头。
老头路过张良的时候,故意把鞋拖下去。
张良:“你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
老头:“故意的,你捡不捡?”
张良都害怕对方是来碰瓷的,强忍着内心的不满,张良还是帮他捡了起来,还给他穿上。
结果这个老登非但不感谢,还笑着走了。
过了一会,这老头说孺子可教,跟张良约定五天之后再来桥上相会。
五天之后,张良匆忙赶到,结果老头提前来了,说张良迟到了,五天后再来。
第二次张良早早就来了,又晚了老人一步。
第三次张良直接半夜来了,老者被他打动,赐给他一本《太公兵法。》
正是凭借着这一本兵书,张良才发展成了一个智囊。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了。
各地响应不断。
张良也是召集了一百来号人,开始反秦。
他觉得自己一个人成不了事,决定带着人投奔他人。
本来是准备投奔景驹的,半路上遇到了刘邦。
两人一见如故,直接进行了一波深入交流。
张良向刘邦讲述太公兵法,刘邦大加赞赏。
张良觉得这人真不错,于是跟刘邦一块儿了。
后来,两人一同去投奔了项梁。
张良也不忘复兴韩国,他对项梁提议可以立韩王成为韩王。
早年在下邳的时候,张良和项梁之间就拥有不错的情谊。
张良救过项伯的命,跟项家挺熟的。
项梁一听他的建议,也觉得可以,大家一块搞呗。
于是就把韩王成找了过来,立为韩王,张良也是顺利当上了国相。
韩国复兴的目的实现了。
只可惜,后来在收复韩地的事情上,并没有取得有效的进展。
公元前207年,张良和韩王和刘邦会合。
在灭秦的过程中,张良不断出谋划策,让刘邦的军事行动非常顺利。
最终,先一步进入了关中。
进入咸阳之后的刘邦,开始享受起来了。
樊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