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他在位十七年,没有过一天轻松的日子。
作为亡国之君,他既没有荒废政事,也没有沉迷酒色。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明。
并且在大明灭亡的最后时刻,他更是选择与大明一同死去。】
看完开头的这几句,朱元璋就十分欣慰。
“好,不愧是我老朱家的人,没有丢你太太太太太太爷爷的脸面。”
【1611年,朱由检出生于北京。
他是当时太子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
由于是和宫女刘氏所生,被看不起,从小缺失父爱。
1615年,朱由检母亲刘氏因为一些小错,被朱常洛杖杀。
自此以后,他由庶母西李抚养。
而在西李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又换为了另一个庶母东李抚养,一直到成年。 】
“真是可怜的孩子啊!”
天幕下的朱元璋摇头叹息。
他最看不得自己老朱家的后辈受苦了。
和宫女生的孩子,那也是他老朱家的血脉。
看着朱由检的遭遇,让他对这个朱常洛充满了厌恶。
不过好在,恶有恶报。
【1620年,朱翊钧和朱常洛相继去世。
而皇帝的位置,到了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手里。
而作为朱由校唯一在世的弟弟,朱由检被册封为信王。
这一年,他九岁。
刚过了几年安稳日子,朱由校走了。
朱由校没有子嗣,于是将皇位传给了17岁的朱由检。】
天幕下的众人看到这里,也都是频频点头。
如此这样,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只是,当时的朝堂,哪里能让他稍感放松。
【朱由检继承的大明,早就到了衰败的边缘。
朝堂上,政治腐朽,魏忠贤和东林党的争斗不断。
军事上,边防薄弱,多次面临后金的入侵,土地都被侵占了大量。
除此以外,在大明内部,农民起义的事件也越来越多。】
天幕下的朱元璋摇头叹息。
他是知道这其中的心酸,当年的他也不过是个百姓。
寻常的百姓,若不是真活不起了,谁愿意造反?
由此可见,他的大明王朝真的已经衰败到了极点。
【朱由检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魏忠贤,以及他身后的阉党势力。
而为了让大明再次崛起,他启用袁崇焕,托付他抗击清军的重任。
次年,灾荒来临,“王二起义”爆发,农民起义彻底拉开序幕。
1629年,朱由检为了节省开支,对驿站进行裁员,士兵李自成失业,回乡创业。
同年,皇太极率领十万清军南下,被袁崇焕击退。
只可惜,皇太极一招反间计,朱由检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天幕的朱元璋已经有些无语了。
你这帝王的平衡之处不到位也就罢了,这么大功的功臣你也杀?
不是,这才刚刚击退敌军,还没安稳呢,就算要杀,也要等到稳定以后吧?
大明的灭亡,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但朱由检的这些举动,无疑是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1945年,闯王高迎祥带人攻破中都凤阳,焚毁明朝祖陵。】
朱元璋: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由检下达罪己诏,整合人马,围剿敌军。
1636年,闯王高迎祥被孙传庭击败俘虏,李自成被推举为新的闯王。】
谁也没有想到,那个曾经被裁掉的驿站员工,摇身一变成了闯王。
【由于朱由检多疑,多次更换军中将领,导致李自成数次大难不死。
1638年,李自成被洪承畴击败,率领十八骑逃入商洛山。
清军入关,京城告急。
朱由检调洪承畴和孙传庭支援。
然而,明君抵挡不住清军,清军攻入了山东,五十多座城池沦陷,四十多万人畜被俘虏。
事后,孙传庭被弹劾下狱。
1640年,为了挽救辽东危局,朱由检命洪承畴为主帅,带领十三万大明精锐和清军开战。
此一战,大败,主帅洪承畴被俘降清,只剩了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