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字伯约,出生于202年的天水郡冀县。
父亲是天水功曹姜冏。】
姜冏看着天幕上出现了自己的名字,也是满意点点头。
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儿子,自己也火了一把。
他已经能够想象,今天之后,众人评价“生子当如姜伯约”的场景。
唉,也不看看是谁的儿子。
【姜维早年丧父,他的父亲姜冏为抗击羌戎,战死沙场,以身殉国。】
姜冏看到这里也是明白了,没有姜维,自己也能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
而天幕下的三国人看到姜冏的事迹,也对他非常敬佩。
虽然大家可能属于不同的阵营,但只要你抵御外族的侵略,你就值得被称一声“英雄”。
【因为姜冏的英勇事迹,儿子姜维被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
228年,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正跟着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逻。
听说诸葛亮带着蜀汉大军到来,各地的人都纷纷响应。
马遵怀疑姜维等人有异心,扔下了姜维,连夜逃往上邽。
姜维等人虽然被抛弃,但他们并没有放弃。
等他们跑到上邽城门的时候,城门却关闭了,不让他们进入。
于是他们又前往冀县,结果冀县也不放姜维等人入城。
无奈之下,姜维投降了诸葛亮。】
曹操看到这里可不淡定了。
“竟然是我曹魏的人,投降了诸葛亮?”
“速速召姜维的母亲带着姜维入宫,我要在十日之内见到姜维。”
【姜维在诸葛亮的麾下得到重用,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并且,诸葛亮还在给张裔、蒋琬的信中写道:“姜维是个人才,能堪大用,李邵、马良等人不如他。”】
李邵:……
马良:……
【诸葛亮又说,姜维的军事不弱,有勇有谋,且心存汉室。
等到训练完毕,可以让他觐见主上。
而后,姜维在诸葛亮的手下青云直上。
没几年,就被封为了征西将军。
后来,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
遗命中,让大将胃炎断后,而姜维作为第二梯队掩护撤退。
魏延不愿意听从杨仪的调遣,直接带兵从其他道路率先撤退了。】
此时的魏延,感觉到自己的头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危”字。
【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做出反攻的架势。
司马懿不敢逼迫对方,于是就领兵撤退。】
天幕下的人看到这里都感觉到无语。
不愧是司马苟,但凡有一丁点可能殒命的风险,都会果断选择撤退。
【回到成都之后的姜维,被任命为右将军,辅汉将军,并被封为了平襄侯。
魏国经历高平陵之变之后,司马家族成为了大魏集团实际的掌控人。
在那之后的姜维,几乎每隔一年,都要发动一次北伐。
胜多败少,赢了就升官,输了就降职。
在大将军和后将军之间反复横跳。
在北伐的过程中,姜维遇到了一个名叫邓艾的魏国将领。
和邓艾的战斗,姜维是败少胜多。
蜀汉的宦官黄皓,想以此为文章,废掉姜维。
姜维非常厌恶黄皓,向刘禅请求将他处死,刘禅不肯,说黄皓就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臣,你跟他计较干什么?
而后,刘禅让黄皓向姜维道歉,姜维则是选择去沓中种麦子。
之后,他率军出征,在侯和被邓艾击败,退回沓中。
因为担心黄皓会害了自己,于是不敢再回成都。】
“岂有此理!”
刘备直接大脚一挥,将刘禅正在挑逗的两只蛐蛐都给踩死。
“主公喜怒,阿斗他还只是个孩子,相信在诸葛丞相的教导下,他日后会明白的。”
【263年,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
请求派人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
然而听信鬼神的黄皓却告诉刘禅,敌人并不会到来。
甚至于,蜀汉的群臣当时都被蒙在鼓里。
等待魏军五路伐蜀,刘禅才派来了支援。
先机已失,这仗必然就不好打了。
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