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种嚣张跋扈的胥吏,包拯绝不会心慈手软。
不给予他们严厉的教训,不足以平息民愤。
不给他点颜色,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严?
然而,仅仅打了五十大板,张根的屁股已是血肉模糊,生命垂危,当场痛得昏厥过去。
其余衙役和县丞都是纷纷求情。
包拯这才命停下:“暂且记下这五十大板,今后再敢胡作非为,嚣张跋扈,定斩不饶!”
一众衙役战战兢兢,不敢作声,心中暗暗叫苦。
定远县来了这样一个知县,以后日子不好过了。
包拯随即吩咐吴能:“吴县丞,带这位婆婆进县衙,本官要亲自审理!”
“是,大人。”吴能虽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也能推测出老妇人是来告状的。
于是,他命令两名衙役搀扶着老妇,跟随包拯进入县衙。
“青天大老爷啊!”目睹包拯的背影,现场的百姓顿时一阵高呼,神情激动。
果然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啊!
方才都误会他了!
与此同时,包拯的脑海中也响起了系统提示音。
【惩治恶吏,获得10点青天功德!】
……
包拯抵达县衙后,县尉、典使等大小官吏纷纷前来参见,唯独没有文案主簿。
“县衙里没有师爷?”包拯询问吴能。
“前任知县王大人调离后,师爷也跟随王大人一起离任了。”
包拯点头表示理解。
他清楚,师爷并非正式官员,而是由地方官员自行聘请的胥吏。
在县衙中,除知县、县丞和县尉是朝廷编制内的官员,其他都是胥吏,没有品级,和官员不是一个概念,有着天壤之别。
“不知这个大宋是否有展昭和公孙策?”包拯心中暗忖。
许多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展昭和公孙策一文一武,是包公的得力助手和标配。
然,包拯融合原主包公的记忆,却从未听说过这两位人物,心里也不确定。
想到这里,包拯这才道:“既如此,吴县丞暂时兼任主簿职务,立即开堂审理案件!”
“大人一路车马劳顿,何不好好休养几日,再开堂审理也不迟!”
吴能故作关心,内心却暗暗不屑!
刚上任就急于处理公务,在他眼里,包拯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
包拯趁机装逼道:“为官者,应时刻为百姓着想,本官累一点又何妨?”
吴能连连称是,顺势恭维:“大人教训得是,下官一定铭记在心,以大人为榜样。”
听着这些言不由衷的马屁,包拯觉得刺耳,却没说话。
或许这就是官场吧!
说完,包拯转回寝室。
包兴伺候他换上了朝廷颁发的七品官服。
有了官服的衬托,包拯整个形象大变,气派凛然,增添了几分威严之气。
“这才是县太爷该有的样子!”包拯心里也是止不住嘚瑟。
当官的感觉,就是爽。
包兴更是双眼泛光:“公子气派,穿上官服就是不一样。”
片刻后。
包拯在县丞吴能的簇拥下,来到公堂。
公堂——顾名思义,便是专门审理案件的地方。
比不上后世的法院,却无比庄重,气象森严。
两班衙役列定,手持水火棍。
大堂正前方,高挂一块匾额,上书“明镜高悬”四个大字。
包拯就匾额下的案牍上坐定,有模有样地拿起桌案上的惊堂木,重重拍下:“升堂!”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影视剧中,审理案件的流程,包拯看得多了。
这是包拯穿越以来,第一次坐堂,自然是要好好表现一番。
得把案子断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百姓留一个好印象。
为此,包拯升堂之前,还特别颁布了一条律令,允许百姓进入县衙,到公堂外观堂。
主打一个公正公开,无私透明!
这一操作,也是直接把县衙上上下下官吏都整不会了。
也是第一次听说,公堂允许围观。
显然,包拯这是决心要做个清官啊!
而律令颁发出去,也是得到了百姓的反响。
公堂的大门才一打开,一下子便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