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诅咒\"这个词竟会从皇帝和宰相的口中说出。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居然要他前往楚州去解除所谓的诅咒,这实在荒谬至极。
他不禁好奇,他们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些无稽之谈,竟将一场旱灾描述得如此玄乎。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自然明白旱涝灾害是气候变化所致。
而古人对天文地理的了解有限,因此往往将无法解释的现象归咎于神鬼之力。
“相爷,皇上。并非包拯我有意推卸责任,但诅咒之说确实荒谬至极。”
他的话还未说完,便被吕夷简打断:“包大人,不论是否为诅咒,这个任务非你莫属。”
“若能求得甘霖,那将是莫大的功德,你就不要推辞了,这是皇上和老夫的一致决定。”
听罢,包拯无奈地苦笑。
然而,看着吕夷简和皇上那坚定的眼神,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别无选择,这一趟是非去不可了。
“既然皇上和宰相已经决定了,包拯自当尽力而为。”
“只是,如果求雨不成,还望皇上和宰相不要责怪于我。”
包拯事先把丑话说在前面,毕竟是皇上和吕夷简逼自己去的。
自己又不会求雨,到时候去了楚州,干旱依旧持续的话,难保不会有人又落井下石。
身在官场,危机四伏,无论任何事都要多长几个心眼,小心谨慎,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赵桢闻言大喜,一拍桌子道:“包卿放心,能否求来甘霖,朕都不会怪你。包拯听旨!”
“臣接旨!”包拯赶忙跪下。
“朕封你为钦差大臣、巡察使,巡察楚州灾情。另赐尚方宝剑,见剑如见朕,凡事先斩后奏,不必通报于朕,可自行裁决。”
包拯听到这里,都惊呆了,眼睛里顿时泛起精光。
不敢相信,皇上一下子给自己那么大的权柄。
这样的恩宠也太大了,感觉有点承受不起啊!
“谢皇上,臣定不负陛下重托!”包拯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扫了皇上的兴,欣然领命。
赵桢此时提醒道:“包卿可知尚方宝剑权柄之重。”
“臣知道。”
“唔,朕赐你尚方宝剑,便是绝对信任于你。万不可滥用职权,凡事都要再三斟酌再行处置。”
“朕若发现你滥用职权,不但要收回你的一切权柄,还要依法查办。”
“臣遵旨!”
“今日天色已晚,爱卿回府后,便即刻收拾,明日一早便启程。”
“是!”
包拯接过尚方宝剑,告退离去。
回到开封府后,便将今日之事和展昭和公孙策说了一遍。
两人得知皇上封了他钦差大臣,巡察使,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至于“诅咒”之说,他们自然也不信,太荒谬了。
次日一早,一切准备就绪。
包拯坐上马车,公孙策和展昭则是骑着高头大马。
“出发!”
一声令下。
队伍浩浩荡荡出城,三口铡刀随行。
而尚方宝剑则是由南侠展昭来保管。
百姓看到是开封府包大人的队伍,纷纷站在道路两端。
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但没人知道,包拯是要去什么地方。
只是看到三口铡刀一起随行,还以为是哪里发生了重大冤案,要去铡人呢!
开封府对付一路快行,饥餐渴饮,夜住晓行。
足足二十天后,方才抵达楚州。
果然。
一到楚州,仿佛就像是变了一片天地。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田地龟裂。
地面上光秃秃的,看不到一片绿色。
流民更是成群结队,一路哀嚎。
大路上都能看到森森白骨,散发着阵阵恶臭,被无数的苍蝇给围绕起来。
烈日炎炎,刺得人脸上火辣辣的疼,丝毫没有半点要下雨的征兆。
这哪里还有点人间的样子,分明就是炼狱。
“唉……古代的百姓是真的惨啊!”包拯悠悠长叹。
看着成群结队逃难的灾民,包拯停下队伍前去询问情况。
“大婶,朝廷不是一直都在发放赈灾粮吗?你们为何还要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