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包拯这番操作,李宸妃悬着的心彻底落了下来。
赵桢心里也是轻松了一大截,更是感到宽慰无比。
人人都说包拯铁面无情,不知变通。
可如今看来,传言不可信啊。
相反,很会来事,也很懂得拿捏分寸。
这样的臣子,无疑是赵桢想看到的。
他需要的,不只是单纯耿介正直,敢于直言纳谏的大臣,更需要一个会变通,知分寸,有能力的大臣。
可以说,满朝文武中,除了吕夷简、范仲淹之外,也就包拯是最完美的臣子了。
而吕夷简虽然有能力,但是胆子又太小。
而范仲淹的身上,又缺少了包拯的刚直。
赵桢很是欣慰,自己没看错人。
经过这些年在地方上的打磨,包拯算是彻底成为他心中想要的大臣了。
当下。
瞧着包拯只是要打龙袍,开封府所有人,悬着的心都落定下来。
包拯随即一声令下:“行刑!”
只见王朝马汉将龙袍展开,张龙赵虎拿水火棍,打了二十下龙袍。
此事总算是告一段落。
赵桢道:“从今天起,朕要将这件龙袍挂在御书房里,以为天下不孝者戒。”
“陛下英明!”包拯顺势恭维了一句。
现在,龙袍也打了,李宸妃目的达到了。
就算对刘娥再恨之入骨,她也不好再继续作下去。
赵桢亲自将其搀扶上轿,摆驾回宫。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奖励5000功德。】
与此同时,包拯脑海里也终于响起系统提示音。
包拯打开系统界面,功德点已累积到八千多。
随即花费六千点,将大黄庭提升到第三重。
陡然间,一股无形的力量注入体内。
包拯只觉浑身都充满力量,仿佛有万钧之力。
身上更是散发出一股凛然之气。
“大人身上的气势,似乎又浑厚了许多。”
就是展昭看到修为提升后的包拯,心里也不禁暗自诧异。
现在的包拯,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了。
不敢说挑战南侠展昭这样的绝世高手,但自保是没问题的。
另一边。
皇上将李宸妃回朝,百官朝贺。
皇上感念开封府等人的功劳,加封包拯为龙图阁直学士,赐免死金牌一道。
展昭、公孙策、四校尉,官升一级。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赵桢现在正式亲政,自然也要任用自己的亲信。
短短三天时间,便几乎将丁渭、夏竦一党尽数驱逐出朝。
调回曾被天后贬谪在外的王曾、范仲淹等一批大臣。
朝堂之上,瞬间又注入了一批新鲜的血液。
唯独首相吕夷简没有被贬。
以为自己可以安然无恙了,不想皇上退朝之后,和张皇后诉说刘太后一党往日如何把持朝政,欺君罔上。
张皇后忽然说了一句:“陛下,吕相不也是太后的拥趸么?”
赵桢闻言,猛然惊觉,第二日上朝,便将吕夷简罢相,调离开封。
吕夷简当场都蒙了,事后才得知是张皇后在皇上面前进了谗言,遂怀恨在心。
赵桢随即任用王曾为首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大宋朝,顿时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时光飞逝。
不觉过了两个月。
在包拯治理下,汴梁城内,一派繁华安定。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称道。
话分两头。
李宸妃入主后宫后,每日闲来无事。
先帝真宗赵恒,共六个儿子,除赵桢外,其余夭折。
共有两个女儿,一个大长公主升国公主,一个是惠国公主。
八公主惠国公主十九岁,性格却恰恰相反,刁蛮任性,不爱学习。
两位公主对太后都格外敬重,是以太后也格外喜爱两位公主,犹如亲生女儿般看待。
大长公主又名七公主,小了皇上两岁,今已二十三岁。
天资聪慧,少有才学,最擅诗词文章。
常自言,若为男儿身,也是个状元。
故而立志要许配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