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的诅咒成功解除,包拯巡察楚州的任务也算是基本完成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善后工作,如何尽快地恢复楚州生产。
不过包拯已经把如何解决灾荒的办法都告诉了范统和冯文斌,包拯也没必要继续待在楚州。
相信两人能够把善后工作做好!
当晚,包拯便让公孙策整理了一份谍报,将楚州的所见所闻如实上报朝廷。
包拯又在楚州待了几天,安抚好民心后,才启程回京。
不过,包拯这次没有走官道。
难得出来一趟,包拯决定走小路,顺道察访民情。
因为一旦回京的话,钦差大臣职位就得罢免。
这样的机会可不多。
…
另一边,朝廷方面也是很快便接到了包拯的奏报。
得知楚州已经迎来了甘霖,赵桢高兴得只差没跳起来。
“包卿不愧是朕的股肱之臣,果然解除了诅咒。”
自从登基以来,赵桢就没今天这么开心过。
可当听到吕夷简继续奏报后,脸色很快就难看了起来。
“皇上,楚州虽然迎来了甘霖,但包大人却杀了江州府尹,事关重大,还请皇上定夺。”
“什么?”
音落,群臣顿时都炸开了锅,神情惊恐。
“这个包拯竟敢违背太祖遗训,擅杀士大夫,简直罪该万死。”
“不错,我朝自太祖立国以来,就没有杀士大夫的先例,这个包拯,简直胆大妄为。”
“这还了得。”
“……”
一时之间,百官言辞激烈,纷纷叫嚣着要严办包拯。
赵祯惊呆了,不敢相信,包拯的胆子竟然这么肥。
这是在利用他的信任。
“太令朕失望了!”
“他难道不知太祖曾有遗训,不得杀士大夫。”
“这么重大的事情,为何不先上报朝廷,偏偏要自作主张。”
“包拯啊包拯,你这不是存心在为难朕吗?”
瞧着口诛笔伐的群臣,赵祯一时间也是心乱如麻,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启皇上、太后,包拯不遵太祖遗训,简直是大逆不道。”
“老臣请求严惩包拯,否则日后皇上和太后还如何治理国家。”
“臣等附议!”
此时,大宋朝堂之上,全都是对包拯的口诛笔伐。
哪怕是以前保持中立的臣子,此时也纷纷发言。
毕竟,此事不仅只是关乎祖宗礼法的问题,还关系到整个士大夫阶层的自身利益和安危。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杀士大夫的先河一旦开启,士大夫自身的安全便受到了威胁。
“吕卿家!”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刘太后也终于开口,“你以为包拯该如何处置?”
毕竟以前刘太后也没经历过这种情况,一个府尹,不经申报朝廷,便将另一个府尹给杀了。
这是从古至今都未曾有过的事!
别说包拯只是钦差大臣,就算是皇上,若士大夫没有犯上作乱,谋朝篡逆之举,也不得轻易斩杀。
这就是太祖定下的国策,是大宋能够稳固的基础,谁也不能动摇。
吕夷简自然明白此事的严重性,看得出来,太后很震怒,皇上也很生气,可心里又想保包拯,只是架不住所有士大夫的压力罢了。
“回禀太后,包拯一向忠于朝廷,一心为国为民,立誓为民请命,为国尽忠,杀桃杌必有缘由。”
“老臣以为,此事尚不明了,若不予他申辩的机会便行处置,有失公允。”
“莫若等包大人班师回朝后,召他进宫,当面问个清楚,再行处置也不迟。”
刘太后沉吟道:“那就依吕相!”
数日后。
开封府一行人抵达商丘地界,来到一个荒僻的地方,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苍茫暮色覆盖了大地。
暮烟迷远岫,寒雾锁长空。
看样子只能露宿荒野了。
就在这时,前方忽然现出一座破败的院子,孤零零地矗立在林中。
炊烟袅袅,显然是有人家住。
包拯让张龙赵虎前去打探,决定就在这里借宿一晚,明日一早再赶路。
张龙赵虎敲响房门后,走出一个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