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看着包拯,长叹口气:“包大人,下官乃奉命行事,只能得罪了。”
毕竟他们也听说了曹二国舅的所作所为。
包拯杀他,合乎国法,实在是没什么好审的。
倘若包拯惧怕皇后,将两位国舅交给三法司的话,他们也不知该怎么办。
包拯这是替他们解决了一大难题啊!
“几位大人既是奉命行事,公事公办即可!”包拯坦然一笑。
文彦博道:“包大人,下官实在不解,皇后娘娘亲自前往开封府要人,包大人大可卖皇后娘娘一个人情,又何必去得罪娘娘,还当着娘娘的面杀了二国舅?”
“本府倒要反问三位大人,一个国家的根本是什么?”
监察御史道:“自然是皇上!”
刑部尚书道:“不然,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所以,国家的根本乃是百姓。”
文彦博道:“二位大人所说均有道理,不过下官以为,应该为律法,包大人,下官所说对否?”
包拯笑道:“三位大人所说均不错,并非本府不知其中利害,之所以铤而走险,便是为了维护律法尊严。”
文彦博道:“可包大人杀了国舅,却陷皇上于不义!”
包拯闻言,轻笑一声:“文大人错了!本府杀国舅,正是为了成全皇上之义。”
三人闻言,都是眉头一皱。
文彦博道:“愿闻其详细!”
“皇亲国戚触犯国法,若不予治罪,国法将荡然无存。”
“天下百姓必骂皇上是昏君。”
“律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份官样文章,而是每个人都应奉行的准则。”
“无规矩则不成方圆。”
“倘若朝廷勋贵,皇亲国戚便享有特权,国法岂不是成了一个笑话?”
“官宦子弟一犯了法,便要讲人情,践踏律法,天下岂不是成了官宦子弟的天下,皇上今后还如何约束朝臣,如何治理国家?”
“从古至今,朝代更替频繁,便是因享有特权的人多了,践踏律法的人多了,国家才陷入混乱。”
“本府今日所为,正是防微杜渐,谨防历史的悲剧重演,希望大宋江山能长治久安。”
听到这里,坐在高处的三人都默然不语,心里暗暗赞叹。
这话要是从其他人嘴里说出来,他们可能会觉得恶心,可从包拯嘴里说出来,却显得那么真挚,振聋发聩。
总算明白,包拯为何能一直受皇上信任和重用。
这份胸怀和格局,不是自己所能比拟。
“包大人放心,下官定会将今日包大人之言如实禀明皇上,力保大人!”
“谢文大人!”
包拯从上公堂开始,就不是在接受审判,而是在大理寺普法说教。
“滚开!”
就在这时,一道呵斥声响起。
一道女人的声音如风般而来。
不是公主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