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都不说话。
不是他们没有意见,而是有意见也不敢发表。
乃至御史大夫和谏议大夫,都默契的选择沉默。
庞籍是什么样的人,朝臣心知肚明。
素来心狠手辣,睚眦必报。
招惹庞太师的下场,绝不会好过。
不是每个人都是包拯,得罪了庞籍还能平步青云,安如泰山。
因为包拯有八贤王和皇上这两大靠山,连刘太后都舍不得杀的臣子,庞太师奈何不了他。
然而,其他人就没那么好命了。
得罪了庞太师,用不了多久就得外放偏远之地。
“臣反对!”
百官沉吟之际,一道浑厚的声音响彻垂拱大殿。
不是包拯又是谁?
赵桢眉头微凝,似是早已预料到有这一出,并未表现出任何的意外。
庞籍一张老脸,却如同吃了大便一般,瞬间布满乌云。
“皇上,安乐侯庞昱乃一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如何能堪当大任?”
“若让安乐侯前往,不是救灾,而是害民!”
影视剧中,《铡庞昱》一案,妇孺皆知。
既然知道安乐不干人事,岂能再让他去祸害百姓。
“包拯!”庞太师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面色格外狰狞,“满朝文武无人愿往,老夫举荐儿子,你又反对,我看你分明就是嫉贤妒能。”
包拯面不改色:“太师,包拯也是为了太师着想。”
“倘若安乐侯庞昱是个贤才,包拯乐见其成,绝不反对。”
“然庞昱的为人,太师心里最是清楚。”
“他无德无才,如何能担当重任,还请太师三思!”
“够了!”庞太师怒极,“我大宋就你包拯一人是国家栋梁,别人全是朽木,你也太自以为是了。”
说罢,直接转向龙椅方向,“陛下,老臣以人头担保,庞昱定能不辱使命。”
赵桢看庞太师如此信誓旦旦,不忍拂了他一片报国之心,于是点了点头:“好吧。”
“皇上——”
包拯再度出声阻止,却被赵桢打断。
“包卿不必多言,此事就这么定了。”
包拯心中突然涌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明白,如果继续争辩,庞太师定会给他贴上独断专行、排除异己的标签。
庞太师别的本事没有,但在诋毁他人方面,却是行家里手。
简而言之,他精于操纵人心,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进行攻击。
因此,百官没有几个不怕他的。
然而,对包拯而言,既然庞籍一心要把儿子推向深渊,他只需静待其变,看这场好戏。
毕竟,他早已对庞昱心生厌恶。
这个纨绔子弟,整日无所事事,欺凌弱小,横行霸道,倚仗自己是国舅爷的身份,从不干人事,早点投胎也是解脱,免得活在世上祸国殃民。
散朝后,包拯将此事告知公主。
“驸马为何不劝阻皇兄?”
“非我不劝阻,奈何陛下不听。”
公主冷笑道:“皇兄近来被庞妃那狐狸精给迷住了。”
公主心如明镜一般,若非如此,皇上这次怎么可能不听包拯的劝谏,执意要庞昱去放赈,定是受了庞妃的迷惑。
想到这里,公主心寒不已,心想皇兄若再沉迷美色,江山早晚要葬送在他手里。
她也不想让皇上变成昏君,便要进宫去劝谏,让他收回成命,另择人选。
“公主现在挺着一个大肚子,不宜动了胎气,还是好生待在府邸休养。”
“再说,皇上圣旨已下,你去了也没用。”
“朝中之事,交给我就行了,公主还是不要干政的为好,免得授人以柄,落人口实。”
公主闻言,这才作罢,心里只是对庞籍这奸臣和他女儿那妖妃咬牙切齿。
另一边。
接到朝廷的圣旨,安乐侯喜出望外,在皇上和庞妃面前郑重其事地许下了承诺。
庞太师亦是反复强调,此次奉命赈灾,必须慎之又慎,克制自己的行为,确保朝廷下发的银两和粮食真正惠及灾民,同时要竭尽所能地恢复民生,确保万无一失。
显然,庞太师这次是真心希望儿子能成就一番事业,以此向皇上展示。
毕竟,他已经向皇上做出了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