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冤屈,想必能最是能体会遭人迫害之苦。包拯希望太后能规劝陛下,莫要让皇上再继续错下去,失了大义!”
听到包拯这番话,太后心里深受触动,脑海里不由浮现出当年受人迫害时的悲愤之情。
也明白,包拯为何执意不肯放过庞昱了。
她于是点了点头:“哀家试试吧!至于皇上能否听得进去,就不是哀家能左右的了。”
“谢太后!”
“好了,包卿,你好生照顾公主,虽然国事为重,可也抽空多陪陪公主,她现在很需要你的陪伴。”
“是!臣恭送太后!”
太后回宫后,果然也来劝谏皇上,将包拯的话和皇上说了一番。
赵桢道:“母后,朕并非不知包拯一片忠君爱国的赤诚。可庞妃刚刚有喜,若杀庞昱,朕当心爱妃伤心过度,气坏了身子,伤了肚子里的孩子。”
“皇上的心情,哀家能理解,可皇上当真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甘做昏君么?”
“这……”赵桢语塞,答不上来。
太后接着道:“为顾小家,失了江山社稷,孰轻孰重?”
“皇儿,大宋朝能有包拯这样的臣子,你应该感到庆幸!”
“试问从古至今,除了一个唐太宗,哪朝那代能有包拯这样敢于直言劝谏,赤诚为公的臣子?”
“庞昱欺君罔上,倒行逆施,天怒人怨,皇上为了他一人,失去天下民心。”
“如今,大宋四周强敌环视。”
“辽国虎视眈眈,图谋南下。”
“夏州李元昊更是励精图治,废除奴隶,发展农业,扩充军备,大有自立称帝的野心。”
“包卿曾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皇上此时不思变法图强,内修政理,铲除奸佞,倘若李元昊联合辽国同时进攻,大宋离亡国不远矣!”
“届时,皇上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去见辛苦开创大宋基业的太祖皇帝?”
听完太后这番话,赵桢后背发凉,手心捏起一把冷汗,一股危机感在心头涌现。
“母后之言是也,儿臣受教。”
说完,赵桢狠了狠心。
“朕这就将庞昱交由开封府究办便是!”
李后脸上顿时浮现出笑容来:“皇儿,这才是明君所为!”
“亚父,即刻前往开封府传旨,缉拿庞昱,依法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