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徐人凤踏上了漫漫的修行之路。七年的光阴悄然流逝,岁月如同一条轻柔的绸带,悠然地缠绕在青岩镇那宁静而秀美的山水之间。
在这漫长的时光里,徐人凤始终铭记着太爷爷徐崇武的殷切教诲,每日清晨便迎着朝阳起身,刻苦修炼直至夜幕深沉方才歇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从未有过哪怕一天的松懈和倦怠。
起初的时候,徐人凤沉浸在家中的藏书阁内,如饥似渴地翻阅着那些古老而珍贵的经史子集。泛黄的书页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秘密,他小心翼翼地摩挲着每一页纸张,用心去领悟其中蕴含的天地灵气运行的深奥道理。
而后,他常常独自一人前往后山那片幽静的地方。那里绿树成荫,微风轻拂,鸟语花香。依照太爷爷传授给他的吐纳之法,他静静地席地而坐,闭上眼睛,调整呼吸,让自己的心境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之中。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烈日炎炎,他都毫不动摇地坚守在此处,专心致志地修炼。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一丝丝、一缕缕原本游离于天地间的灵气,渐渐地被吸引而来,缓缓地汇聚于他体内的经脉之中。这些灵气起初犹如涓涓细流般微弱,但随着他不断地积累和凝练,它们逐渐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宛如江河奔腾一般势不可挡。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四季更迭交替,寒来暑往之间,春花绽放又凋零,秋叶飘落再重生。而徐人凤的修行之路始终坚定不移地稳步前行。经过不懈努力与刻苦修炼,如今的他已然成功迈入了炼气中期的境界。随着修为的提升,其体内的灵气也日益变得越发醇厚浓郁起来,举手投足之间隐隐散发出一种灵动而飘逸的气韵。
在过去整整七年的时间里,徐崇武不仅全心全意地悉心教导着徐人凤踏上修仙之途,更是从未停歇过对于徐安世死因真相的苦苦追寻和深入探究。为此,他不辞辛劳地翻阅查找徐家那早已尘封多时的众多卷宗档案,那些泛黄陈旧且记载着家族漫长历史过往的纸张,几乎快要被他那因频繁触磨而略显粗糙的指尖给摩挲到破碎不堪。然而,面对如此艰难的境况,徐崇武却丝毫没有放弃之意,他将每一条看似微不足道的线索都视若珍宝般仔细地加以斟酌考量,并反反复复地进行推敲琢磨,生怕错过哪怕一星半点可能揭示出真相的蛛丝马迹。
徐崇武在江湖之中可谓是声名远扬,其威望颇高,人脉亦是广泛。为了探寻徐安世死亡背后的真相,他不辞辛劳地踏上征程,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他先是拜访了众多昔日曾与徐安世有所交集的门派。这些门派有的规模宏大,弟子众多;有的则深藏于山林之间,鲜为人知。每到一处,徐崇武都会仔细询问有关徐安世的点点滴滴,并认真倾听对方所言。
除了门派之外,那些隐居于世外的高人也成为了徐崇武探访的对象。他们或独居深山老林,或藏身于闹市之中,行踪飘忽不定。但徐崇武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还是找到了不少这样的隐士,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信息。
不仅如此,就连那些在市井中看似不起眼的商贩走卒,徐崇武也没有放过。因为他深知,有时候最普通的人往往能够提供最为关键的线索。于是,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等地,都留下了他四处打听消息的身影。
然而,尽管徐崇武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但真相就如同隐藏在层层迷雾之后一般,始终难以捉摸。每当他感觉自己快要接近事情的关键之处时,线索总会突然中断,仿佛有人故意为之,不让他触及核心秘密。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让徐崇武灰心丧气。相反,他的眼神越发坚定,心中那份对真相的执念犹如磐石般不可动摇。多年过去了,可徐崇武追寻真相的决心从未有丝毫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执着非但没有被消磨,反倒在他的心底燃烧得越来越炽热。
只因为徐安世的离世对于徐崇武来说,一直都是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那是一块沉重无比的谜团,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若不能将其解开,他此生恐怕都难以心安。
终于,在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调查后,那个惊人的真相宛如一道晴天霹雳,在徐崇武的心间轰然炸响。那一刻,他的双手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这么多年来,无论遭遇多少次山穷水尽,亦或是迎来多少回柳暗花明,徐崇武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可是此刻,面对这个令人震惊的真相,他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情绪。
在那些被逐一揭开的隐秘过往中,一条条错综复杂的线索开始慢慢汇聚在一起。最终,它们共同指向了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