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九天朝堂杀人,尽管皇帝有所心理准备,还是吓了一跳。
“太子,你怎么不问青红皂白,就杀了郭尚书?”
罗九天没有回答皇帝的质问,而是继续审视着文武百官;罗九天目光所到之处,百官无不颤抖:太子这是疯了。
“兵部侍郎苏有成,吏部侍郎夏文杰……”罗九天一连说了十几个名字,被喊到名字之人,全身颤抖。
“是你们站出来自己认罪?还是我亲手宰了你们?”
罗九天气势汹汹,不光是右丞相罗定乾,连左丞相林九龄都大吃一惊:吏部侍郎夏文杰,可是自己派系的,太子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对着我开刀啊?
“太子,有什么话,是不是退朝之后再说?”
皇帝看出了不妙,看样子,太子要杀这十几个朝廷大员,那还了得,他这么一搞,大乾王朝岂不是要乱套?
“皇儿,朕知道你最近心情不好,是不是到朕的书房,跟朕说说?”
殊不知,罗九天根本不吃这一套,全不顾左丞相的暗示,和皇帝的劝解。
“我刚才说到名字的,我给你们十息的时间,若是自己不招供,休怪我铁掌无情!”
一二三……十几个朝廷大员,经不住罗九天强大的威压,扑通扑通全都跪在了大殿之下:“陛下,我等有罪……”
等十几个重臣,把自己的罪行说完,文武百官这才如梦方醒。
怪不得太子当朝杀人,原来这些人都是被黑神殿控制。
好悬啊,幸亏不是自己。
皇帝也傻眼了:奶奶个熊的,这大乾王朝这是怎么回事?朕的大臣这是去了一半啊?幸亏皇儿火眼金睛,不然,大乾完蛋了……
随即,皇帝亲自审问,十几位大臣被定为叛国罪。
诛灭九族,抄没家产,在菜市口开刀问斩。
……
三日后,还是天地大殿。
“父皇,儿臣有本要奏!”
皇帝一听傻眼了:太阳这是从西边出来了?太子也有本要奏?
“太子,有事尽管说!”
“父皇,儿臣敦请父皇,除去儿臣太子之位!”
皇帝傻眼了:“为什么?你诛杀了十几个叛臣,功震朝廷,朕正想着怎么赏赐与你,你倒好,怎么自请不做太子了?”
“父皇,儿臣的意思,不但是革除儿臣太子之位,即便是将来,也不能设立太子之位!”
“为什么?”皇帝更加糊涂了。
“父皇,远的不说,前朝罗乾坤九子夺嫡,腥风血雨历历在目,这还不是教训吗?立太子简直就是削弱王朝的罪魁祸首!”
皇帝一听,快晕菜了。
“皇儿啊,九子夺嫡是腥风血雨,可一个王朝,不能不立太子啊,不然,朕若是飞升,谁来做皇帝?”
罗九天早就想好了:“父皇,不立太子,立储君啊?今后,所有的皇子,不但不能立太子,也不能册封亲王!”
“啊?”皇帝的脑子是一团糨糊了。
“难道朕的孩子,跟老百姓一样?”
“对,今后的皇子,一旦成年,必须下放到府县,必须从县令开始做,根据政绩,逐年升任,谁最先升任到首辅副大臣,谁就是储君!”
皇帝一听,豁然开朗,不但不糊涂了,且看到了光明。
“不错啊,你这个主意不错,朕,觉得可以实行!”
“我看不好,太子,你这是什么意思?”首辅大臣林九龄不高兴了:“太子,你这么一搞,首席大臣之位,岂不是尽属皇家?哪里还有天下百姓?”
罗九天早就料到,老丈人林九龄会不满。
“林大人,此言差矣,你听完再发表议论!”
“行,那我倒是要看看,你说出个一二三来”。
罗九天却是面向皇帝:“父皇,文武百官上朝的制度,简直就是摆设,没有实际的意义,哪有皇帝什么都要管的?”
这句话,正合皇帝的心思:说得不错,做皇帝真累。
“那你说什么办?”
“父皇,现在是三省六部制,我建议去掉三省,改为政务院统管,增加军务院统管军事边防;京畿东西大营改为京畿东西羽林卫,皇宫御林军不动,这三支军队,皆有皇帝直管,以防不测!
现在的左丞相首辅大人,改为政务院副大臣;右丞相改为军务院副大臣;这两大臣只对皇帝负责;这样一来,皇帝便不用天天上朝,轻松治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