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挽月一愣。
“你是不是看错了?”
Fairy tal是悉尼本地的甜品店,只此一家,几十年了从没开过分店。
小姜眨了眨眼:“应该不会,我看过你发的朋友圈,门店装饰都一样的。”
“我去买一块给你尝尝?”
詹挽月笑了笑:“买两块吧。”
“oK。”小姜打趣她,“你真的是他们家真爱粉。”
詹挽月:“有一块是请你吃的。”
小姜感动:“Luna你真好,我要一辈子追随你!”
一周后,詹挽月收到了况承止发过来的建筑设计图。
她一开始以为是初版草图,打开文件后一看,细化都做好了,是能直接用的终稿。
这个项目体量不小,就算着急恢复施工,签合同那天约定的出图时间也是半个月,结果一周况承止就交了终稿……
詹挽月感受到了一种恐怖如斯的工作效率。
就算抛开手里的其他项目,只做商业综合体这一个,一周的时间也太赶了。
她忍不住想,况承止都不需要睡觉的吗?
詹挽月和项目组的人一起看完了设计稿。
没有人提出修改意见。
甚至,结构设计组有一个成员说:“况总的专业水平好高,他的这个稿子把结构设计部分的难点都规避了,给我们省了好多工作。”
詹挽月未置可否。
那天招标会的时候,听况承止阐述完方案,詹挽月内心就挺意外的。
从大一开始,她就听过况承止无数次在设计课做的presentation,后来大三一起参加霍普杯,随时交流脑暴,况承止的设计理念和思路,除了他自己,她和梁序是最了解的。
况承止以往的设计风格天马行空,他只会考虑建筑设计范畴内的规则,他自己也说过,顾及越多,掣肘越多,设计也就越不自由。
所以况承止很多设计稿子,结构设计师看了都两眼一黑。
他们无法否定况承止的才华,但是落地难度太大,他们的才华面临巨大考验。
但这次的项目设计稿不同以往,单从稿子就能看出,况承止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很多因素,方方面面都在周全。
至于他以前说的设计不自由,也因为项目本身不需要太强的设计感,而互相抵消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按照况承止的习惯,像这次这种商业综合体的项目,他是不会接的。
因为这本身是很常规化的建筑,它有固定的模板。
不像城市地标性建筑,它要的就是特别,常规反而是缺点。
况承止总被同行称为艺术家,就是因为他从不做常规化的建筑,他经手的每个项目都是他的作品,而不是业绩。
思绪回笼,詹挽月对组员的话予以肯定:“说明这次合作是正确的,优秀的伙伴能让工作事半功倍。”
大家看她语气如常,没胆也不好说什么。
至少明面上是这样。
建筑设计稿子定下,后面的工作也按计划推进。
七月初,沪城入夏,商业综合体项目也重新恢复施工。
远在悉尼的Eleanor看了分公司上个月的财报十分满意,亲自给詹挽月打了个越洋电话夸奖她的工作能力。
当然,不只是口头上奖励的,对人才一向大方的Eleanor给詹挽月本人以及她带的项目组都涨了绩效奖金。
一帮人干劲翻了倍。
半个月后,詹挽月收到了大学同学会的邀请。
这次同学会规模不大,主要是在沪城工作的同届生聚一聚。
詹挽月调职回国,一下子高升成phb亚洲分公司的总工程师,同在一个行业的同学自然有所耳闻。
这次同学会牵头的人再三叮嘱她一定要来跟大家聚一聚。
詹挽月想到以后跟他们同城又同行,还有同学这一层关系,免不了会有打交道的时候,于是就应下了这次邀约。
她初来沪城,人生地不熟,借此建立一些人脉也是好的。
同学会的时间定在七月的第二个周末,两天的行程,去沪城郊区的一个温泉会所。
会所建在半山腰,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上山顶有索道,看云顶日出日落都很方拜年。
同学会牵头人本身是个沪城的富二代,跟这家会所老板是发小,索性包了场,周末这两天,会所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