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灵塔等上香拜过诸天佛祖菩萨,而后又有方丈亲自主持唱赞诵经,办法事为其消灾解厄。佛礼方毕,杨广、萧后于住持陪同之下,便在寺内游历起来。说起这大明寺后,蜀冈山中尚有一未名之湖,此湖赚得大明古刹英名灵气,湖中碧水清波,水光潋滟,湖畔苍松古木荫日翳天,琪花瑶草争丽斗艳,故此来访大明寺的香客在拜佛之余,也总爱于此走走。杨广久未出宫巡游,且离宫山水也早瞧得有些厌倦,此番亦是籍着进香之机出来散心,未得尽兴,自然也不愿回宫,一听闻此中有这般胜景,便来了兴致,执意要前往一看。
杨广携众游到湖前,乍见茂松修竹环绕之间,平湖如镜,水木清华,好似山中仙域瑶池,令人陶醉不已,流连忘返,杨广不愿人多嘈杂搅了这一方幽静,折煞了风景,于是他喝住随行人等原地恭候,独携了沈光作护卫,二人沿湖畔石滩缓步走向林子深处。这一走不觉越行越深,忽然林中掠起一阵清风,吹来断续几声琴音,婉转动人,脉脉销魂。如今蜀冈山前山后均有禁卫与骁果戒严,山中寺中闲杂之人亦早被赶尽,如何还会有漏网之鱼,更在此湖畔弹起琴来,沈光一听得琴声,倍感蹊跷,立刻把手按住刀柄,警惕地望着四周。不过杨广连日心中苦闷憋屈,骤闻仙籁飘飘,引人入胜,一时间尽得忘却琐事,他凝神闭目,细细聆听品味。直听至情深处,杨广顿觉那琴韵熟悉,有几分似曾相识,于是他又禁不住举步便迎着那曲声走去。
杨广这一去,沈光见状,面色铁青,如临大敌,连呼数声“陛下”,可杨广却充耳不闻,只顾自己前行。沈光无奈,这等节骨眼上不容其回头去喊人相助,他也只有紧紧捏着陌刀之柄,随之一同走去。琴音抑扬起伏,绵绵不绝,杨广顺着曲乐,失神一走竟然忘了远近,却忽然间瞧见前头一支古松树下盘坐一名女子,妖姿艳逸,纤影窈窕,正自垂首含眸,罗袖轻飘翻摆,玉指抚弄朱弦。
那女子似乎知道杨广前来,正此俄然把手一按诸弦,勒断琴音,却仍低着头说道:“十四年前仁寿宫中那一曲'神伤赋',原来你还记得。”杨广闻言愕然一怔,十四年前这不正是仁寿四年,先主文皇帝于那年八月暴毙于仁寿宫大宝殿,而此“神伤赋”,亦是文帝驾崩前一晚自己所作并赠于其嫔妃宣华夫人之曲。这等陈年旧事忽被人提起,杨广即刻心虚起来,不禁问道:“汝是何人?又从何得知这曲'神伤赋'?”那女子淡淡笑道:“那晚若非这一曲'神伤赋',太子又如何下得了决心弑父登基?!”说着她缓缓抬起头来,直盯着杨广又道:“你且看看我是谁?”杨广听罢定睛一看,猛然大吃一惊呼道:“宣华?你真是宣华?”
这陈宣华乃是南陈宣帝之女,后主陈叔宝之妹,及陈灭之后入隋宫为嫔,是为宣华夫人。仁寿四年八月,文皇帝抱病卧榻仁寿宫中,她与当时太子杨广一同入宫侍疾。某日平旦宣华夫人更衣之际,恰为杨广撞见,其妙曼身姿引动太子春心,竟令其一时冲动做了忤逆烝乱之事。事后杨广余兴不尽,更作词曲“神伤赋”以表思慕之情,偷偷摸摸赠予夫人。哪知鬼使神差,这阙“神伤赋”不晓如何传到了文帝耳中,文帝闻之勃然大怒,是夜念起了废太子杨勇,心生悔意,欲召其入宫,可此事先为左仆射杨素所知,而后竟成了仁寿宫血腥政变的导火索。不过隋宫这场政变外头流言虽多,可“神伤赋”一曲却鲜为人知,眼下旧账教那女子一语道破,立刻骇出杨广一身冷汗,令他倒抽一口凉气。
那女子见杨广这幅惊诧胆寒模样,彷佛看穿了他心思,又自怀中掏出一枚红罗帕子绾成的同心结,提在手中,冷笑而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看来这善恶到头,还终须一报!”那年八月,文帝忽然驾崩深宫,此噩耗传至宣华夫人处,夫人与诸宫人均色变股栗。也正此之时,杨广遣使送来一个金匣,亲署封字,赐于夫人,在场者皆以为匣中必是鸠毒,可夫人打开匣子一见,正是如今那女子手中所提着的同心结。宣华夫人见此同心结,亦领会了杨广的意图,可时值先帝崩殂,太子即将登基,她也别无选择,不得不从,终究应了这乱伦之举。不久太子继位,宣华夫人出居仙都宫,此后再位未遭新帝杨广临幸,而是孤守深宫寂寞,未多时便于世人一片非议声中,抱恨郁郁而亡。杨广每每念及宣华夫人结局,总是倍感悼惜,现今那同心结再现,睹物思人,更令他伤痛不已。感旧之哀,一刹那间,宣华夫人娇容玉貌又清晰浮上脑海,令他不禁又打量起眼前那名女子,确与夫人有几分相像,可再细看,总又有些是似而非,杨广瞧着瞧着,忽然说道:“你不是宣华?你究竟是谁?”那女子并不作答,只是望着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