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便是我亡,识趣的就闪一边去。”话音未落,剑芒疾动,直射宇文博当胸。不过如今的宇文博被杨玄瑛这一番似水柔情反复纠缠消磨,少了当初那股斗狠好胜的凶性,眼下面对一个女子,也不愿伤她性命,只是挥杵一卷,接下两剑,又横杵一扫,将那女子迫退数步,便不再趁胜追击,收招说道:“以下犯上,论罪当诛。只是念你一时冲动,我姑且网开一面,你走吧。”那女子脸胀得通红,又羞又怒,啐一声说道:“事已至此,杀得一个算一个,本姑娘就是拼个玉石同沉,也要杀尽你们这般走狗!”说着她腰肢一摆,猛然一跃,奋身凌空而起,一个鱼跃龙门,挺剑再刺宇文博。这一次那女子已决意拼他个鱼死网破,出招有攻无守,只取人要害。可宇文博岂是泛泛之辈,他觑准那女子来势,直将手腕一旋,金杵便已敲在那女子剑上,铿锵一声,径直打落长剑。那女子长剑脱手,愕然失惊,正待抽身拾剑,哪知先前一招去得凶猛,她半空中收势不住,身子往前一倾,胸口不偏不倚撞在金杵头上,乍起一阵剧痛,立时气血逆流,喷出一口血来,翻身倒落在地。
那女子捂着胸口踉跄起身,忍痛勉强抬头一看,宇文博仍是仗马横杵拦在前头,一动不动,稳如泰山,方知自己武功与他相去甚远,居然连拼个同归于尽的机会都没有,她顿时泄了气,躬身拾起地上那柄青剑,含悲吞愤说道:“今日之事暂且作罢,不过你护得了那昏君一时,却护不了他一世,我终有一日要取他性命来祭我陈氏一门。”说罢她拂袖一转身,便头也不回走去。望着那女子蹒跚而行的背影,宇文博忽然间觉得她有些眼熟,可绞尽脑汁,却又想不起来在何处见过,也只得就此作罢,回大明寺去收拾残局。
再说那日杨玄瑛逃出江都城来,被宇文博送到大明寺中,安顿好已是晚间。此时宇文博已匆匆赶回江都城去,只留下杨玄瑛孤身一人,在寺后一间小禅房中,面着案上青灯古佛,心乱如麻,久久难以入眠,这便又起身出了禅房,独自步游寺中。不知觉间,杨玄瑛走到藏经阁前,见门扉半掩,忽然兴起,便走上前去,推门而入。此值深夜,阁中无人,唯有堂中案上一盏长明灯,烛火微光幽幽闪现,朦胧依稀之间,照出一片寂静之色。当下杨玄瑛百无聊赖,无所依托,想着若是取一本佛经念念,或可解心中百结,于是她信手拈起一卷读本,盘坐于灯前,翻开卷页便读了起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杨玄瑛也曾念过不少佛经禅典,不过这一卷却从未读过,好奇心起,她又细细往下看去。此卷说得乃是佛祖弟子阿难于城中乞食之际,于水井边邂逅摩登伽女,摩登伽女一见阿难,即倾心仰慕,便施魔咒使其堕入情波欲海,不得自拔。试想阿难持戒之人,尚不能修得圆满,亦御不了人间情欲魔咒之惑,也难怪自己一个凡夫俗子,始终放不下心中爱憎了。杨玄瑛轻叹了一口气,正欲继续读下去,忽闻身后有人说道:“阿弥陀佛,女施主深夜来藏经阁中,未知有何见教?”杨玄瑛回过头去,却见一名老僧正合什立在那里。毕竟是杨玄瑛擅自闯入藏经阁翻阅经书,未曾得寺僧应允,她心中有愧,立即放下书卷,起身还了一礼致歉而道:“小女子深夜心烦难眠,在寺中走走,忽见藏经阁门未锁,一时兴起,便擅入进来寻了一本经书阅读,这唐突失礼之处,还盼大师容谅。”老僧微微笑道:“佛度有缘人,女施主不必自责。此中经书女施主若是喜好,自可随意翻阅。”
杨玄瑛谢过老僧,忽然间又想起适才读的那卷经书,心中着实在意阿难与摩登伽女这段孽缘如何化解,于是便指着那卷经书问老僧说道:“请恕小女子冒昧,这一卷经书说的乃是阿难与摩登伽女之事,小女子从未读过,不知此经是何来历,还望大师赐教。”老僧说道:“此经名曰《大佛顶首楞严经》,乃是晋惠帝太安年间,沙门竺叔兰自译,世间少有抄本流传。”杨玄瑛说道:“适才读到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将阿难摄入媱席,其戒体将毁,不知他此劫如何度之?”老僧说道:“乃是如来授文殊师利菩萨神咒以助阿难破魔度此劫难。”佛祖法力无边,一个咒诀便可断人七情六欲,若是人间亦有此法,倒也可免去不少无妄烦恼。不过摩登伽女既然钟情于阿难,不惜使用魔咒迷之,眼下咒法破灭,阿难必走,独留她一人又当何去何从,杨玄瑛听到此处,却是对这魔女心生怜悯同情,便又追问道:“阿难既然度过劫难,那摩登伽女后来又是如何结局?”老僧说道:“摩登伽女随阿难同至如来面前,却因始终放不下这段孽缘,为留在阿难身边,执意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