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类型的水晶用来批量制作捕捉器具,原材料到位后大大加速了科研人员对这种神秘昆虫的认识过程。
位于巨型星际航母内部的一个独立实验室内正聚集了十几位最顶尖的专家进行反复测试。
“第572次针对纳米昆虫在负三度环境下反应状况的研究…”
“第834项关于…影响因子变化下……”
所有相关资料实时更新,并传输给超级计算中心处理,短短几分钟内即可给出最新结论。
“怕冷不怕热的特性表明,高温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消灭掉这种昆虫,另外还可以消耗大量金属并持续增殖自身……”
接二连三的研究成果出炉,到了第四天的时候,对于纳米昆虫的整体面貌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看样子无论什么样的生物形式,总归逃不过基本的能量守恒规律。”
谢叙感叹道。
原因很明显,只要有生命存在就要消耗能量,绝对不存在无需能源支撑就可以自行运作的东西。
因此即使是这些微小的金属生物也不例外。
“这些纳米小虫体内的温度非常低,似乎是为了让金属原子保持稳定,而在格利泽星球的大气温度和地球上相差不大!”
看起来是想到一个重要线索,谢叙对这种纳米小虫的弱点有了新的想法。
之前寻找纳米小虫弱点的办法大多是从它们的外部结构下手,考虑如何用武器直接摧毁它们,根本没有考虑到破坏内部金属原子这个途径。
毕竟要想破坏金属原子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要求的条件也特别高,实现起来代价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