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2年,暮春的微风轻柔拂过青岩镇,这本是个风景如画、静谧祥和的小镇,可近来却无端被一股诡异的阴霾所笼罩。
刘育麟,出身书香世家,眉目间透着儒雅与坚毅。他自幼饱读诗书,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如今正接手家族生意,一心想要将家族的绸缎庄经营得更为兴旺。每日,他穿梭于店铺与账房之间,与往来客商打交道,凭借着聪慧的头脑和谦逊的态度,赢得了不少赞誉。
一日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刘育麟书房的案几上。他正整理着家族旧物,试图从那些泛黄的物件中寻得先辈们的经营智慧。不经意间,他翻出一封尘封已久的信件。信封上的字迹早已褪色,隐隐散发着一股陈旧的气息。他怀着一丝好奇,轻轻打开信件。
信纸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他眯着眼,逐字辨认。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渐渐紧锁,脸色也愈发凝重。信中提及镇郊一处荒废已久的古村,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据说,古村里曾发生过离奇之事,许多人一去不复返,可具体细节却语焉不详。
当晚,刘育麟如往常一样,洗漱后便上床休息。可刚一闭眼,一阵浓稠的黑暗便将他包裹。他置身于一片迷雾弥漫的荒野,四周死寂无声,唯有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在朦胧中,一座破败不堪的古村若隐若现。村口那棵枯树,在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枝干,仿佛在向他招手。他不由自主地朝着古村走去,脚下的道路崎岖难行,每一步都仿佛陷入泥泞之中。
踏入古村,残破的房屋在风中摇摇欲坠,门窗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窥视着他。地上杂草丛生,不时有枯枝败叶在脚下发出清脆的断裂声。他小心翼翼地前行,每走一步都要警惕地观察四周。
突然,一阵阴寒刺骨的风从背后袭来,他下意识地回头,却看到一个身着白色长袍、长发拖地的女子,缓缓向他走来。女子的面容苍白如纸,双眼空洞无神,嘴里喃喃自语:“救救我……”她的声音空灵而哀怨,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带着无尽的痛苦与绝望。
刘育麟猛地惊醒,冷汗湿透了衣衫,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他大口喘着粗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恐惧。他安慰自己,不过是一场荒诞的梦,肯定是白天整理旧物太过疲惫,精神紧张所致。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里,同样的梦境反复出现,如同鬼魅般缠上了他。每一次,那女子的声音都愈发凄厉,眼神也愈发哀怨。她的身影在黑暗中若隐若现,不断向他伸出苍白的双手,仿佛在哀求他的帮助。
刘育麟开始变得精神恍惚,在绸缎庄里时常走神。与客商洽谈生意时,他会突然陷入沉思,答非所问;盘点货物时,也会频繁出错。伙计们察觉到他的异样,纷纷投来关切的目光,可他却总是强颜欢笑,不愿透露实情。
一天,店里来了一位老主顾。刘育麟与他交谈时,又一次走神,将价格报错。老主顾面露诧异之色,说道:“刘公子,你今日似乎心不在焉啊,可是有什么烦心事?”刘育麟回过神来,连忙道歉,可心中的焦虑却愈发浓重。
回到家中,他坐在书房里,望着窗外的夜色,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那古村的秘密,或许就是解开这场噩梦的关键。于是,他决定第二天便前往镇郊,探寻那座荒废的古村。
第二天清晨,刘育麟早早起床,简单收拾了一番,带上罗盘、朱砂、符咒等物,便朝着镇郊走去。一路上,阳光洒在身上,可他却感受不到丝毫暖意。路边的野花在风中摇曳,鸟儿在枝头欢唱,可这一切都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当他来到古村时,眼前的景象与梦中所见别无二致。荒废的房屋、破败的街道,弥漫着一股死寂的气息。他深吸一口气,踏入古村。脚下的石板路布满青苔,滑溜溜的,他险些摔倒。
他小心翼翼地走进村子,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突然,一阵阴风吹过,他手中的灯笼剧烈摇晃,差点熄灭。在灯光的映照下,他发现地上有一串奇怪的脚印,脚印呈细长状,仿佛是某种非人之物留下的。
刘育麟顺着脚印的方向走去,来到一座破旧的祠堂前。祠堂的大门半掩着,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里面供奉着几尊早已残缺不全的神像。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祠堂的门。门轴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在寂静的祠堂里回荡。
祠堂内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腐臭气息,地上散落着一些破旧的祭祀用品。他在祠堂里四处查看,发现墙壁上刻满了奇怪的符号和图案。这些符号和图案扭曲变形,仿佛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