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夫,不瞒二位,我们去过很多医馆,看过很多大夫,西医那边也做过检查,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是有一定的认识的,我们之所以来您这,是因为我们听说郑大夫您从来不会轻易放弃一个病人。”
“我们就是想知道,我们还有没有希望拥有我们自己的的孩子?无论是什么情况,我们都想知道实情!求您了!”
这对夫妻言辞如此恳切,就是想知道实情,她们的坦诚倒是让郑大夫有一点意外。
这时代的病人遇到极难医治的病症通常走两个两个极端,一个是遇到大病就放弃治疗回家等死。另一个就是跪求大夫无论如何都要想尽办法救他一命。
很少有人理智的要求认识自身的病症,和大夫共同努力,面对病魔。
“在告诉你们病情之前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要治疗你们的病症需要很多时间去调理身体,要花费很多金钱,还要有很多耐心……”
闻听此言,他的夫妻两个不忧反喜,“郑大夫,我们……”
“听我把话说完,你们的病情不容乐观,即使付出许多的时间、金钱和耐心,我也只能说,你的病症康复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你媳妇的病症治愈的可能性不足五成!”
说到这,郑大夫停顿了一下,见他们脸色惨白,就想让郑朝庆去倒点热水来,却发现何雨柱带着他已经端着水过来了。
在那两夫妻面前放下水杯,何雨柱把一把紫砂壶放在郑大夫面前,然后就垂手立在旁边,像个吉祥物一样。
郑大夫没有喝水,他看着夫妻俩,继续说道:
“也许你们夫妻二人应该回去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决定,也许收养一个小孩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郑大夫,您还是先给我们开药调理一下吧,然后我们有很多时间去考虑这件事不是吗?”
男人的话语很是无奈,却充满了乐观。
接下来郑大夫亲自记录了病案,药方也记录在其中。
这病案就是中医的病历卡了,只不过它是大夫留给自己的记录,并不会给病人带走。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中医病历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淳于意的“诊籍”,也称为“病案”。
听到病人姓名和病人之间关系之后,何雨柱顿时感觉头大如斗。
男的叫易中海,女的叫李翠莲,两人既是夫妻也是表兄妹,青梅竹马两小无……
(后边这一句病案上没写,是何雨柱猜的。)
看到这何雨柱直接就在心里放弃他们俩的诊疗了。
本身有病,还是近亲结婚,治个屁呀!
按照何雨柱的想法,要么离婚各自寻求幸福去,要么调理好身体过二人世界。
所以他之前给的药方是对的,只能收养一个孩子了。
话虽如此,该给治疗意见还是要给的,医者父母心嘛!
何况患者还是未来的“一大爷”和“一大妈”,说到这,何雨柱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开点砒霜?!
在剧情中易中海可是把傻柱坑惨了!
……
在治疗方案上何雨柱和郑大夫产生了分歧。
郑大夫主张循序渐进,让病患身体一点点好起来,有了基础在使用药效更强的方子和加大剂量。
从治病本身的角度来说,这种方案绝对是最稳妥的,也是最正确的。
而何雨柱主张先用见效快的方子,以不会伤害患者根基为前提,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患者以信心,然后再慢慢的重铸根基巩固治疗。
两个方案各有千秋,郑大夫作为师父不肯让步,何雨柱作为后来者知道自信心对于治疗的作用,所以也是没打算退让。
最后还是请易中海夫妇自行选择。
“海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还是觉得按部就班比较好些!”
“莲妹,这两年来我们受了多少打击,忍受了多少白眼,我们最重要的就是重拾自信心,让别人知道我们俩身体都好着呢!”
“海哥,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是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我还是觉得应该听郑大夫的!”
“郑大夫也说两个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口也都是有主见之人,一时间竟然争持不下,最后易中海选择了何雨柱的方案,李翠莲选择了郑大夫的办法。
因为住的比较远,两人分别拿了半个月的药回家去了。
何雨柱师徒二人算是平手。
下午又接诊了几位病人后,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