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结束后许久,王绾依旧站在原地,神情犹豫不决。
始皇帝嬴政坐在高位之上,眉头微皱,目光扫向王绾,脸上渐渐显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嬴晏突然开口说道:“要不就让他去做典客那边的流官吧。”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
王绾松了口气,其他人闻言皆是一愣,纷纷将目光投向嬴晏。
典客乃是大秦的外交部,而流官则是典客麾下负责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的官员。
由于各国之间存在着气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时常可能爆发的矛盾冲突,这些流官的工作环境极为艰险,死亡率极高。
因此,通常情况下,除非是那些一心渴望在生死边缘闯荡、追求刺激的纵横家们,否则没有人愿意主动前往担任此职。
嬴政听到嬴晏的提议后,不禁多打量了自己这个小儿子几眼。
难道他是有意想要置人于死地?
一旁的王海显然也明白其中利害,原本低垂的头猛地抬起,有些诧异地望向嬴晏。
然而,映入他眼帘的只有十九公子那张平静而冷漠的脸庞,丝毫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王海心中一凉,犹如被当头浇下一盆冰水,瞬间清醒过来。
这段时间以来,想要投靠十九公子的人数不胜数,其中不乏聪明伶俐之辈。
相比之下,自己实在算不上出众,即便有着天幕揭示出的那段历史作为筹码,似乎也无法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
靖高祖和“他”相交,和他王海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王绾偷偷地瞥了一眼高高在上的始皇。只见始皇那威严的面庞冷峻,正若有所思的看着他。
王绾心中一紧,当即说道:“微臣斗胆举荐王海入典客担任流臣一职。倘若有任何差池,微臣甘愿承担全部责任。”
说完这句话,他不禁在心底暗自叹息一声。唉,陛下根本就未曾给予第二个选择的余地。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十九公子适时地出面阻拦了一下。
而且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十九公子并没有因为天幕之事就对某个人格外器重。
关注与重用可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在场的其他臣子们也都是心思玲珑之辈,自然很快便瞧出了其中的端倪。脸上纷纷露出欣喜之色。
如果十九公子能够不被外界因素所左右,在用人方面仅仅看重个人能力,那么受益最大的无疑就是他们这些臣子了。
始皇嬴政是一个讲究实用主义的,他的臣子质量都不错。有能力,自然不用担心被天幕上靖高祖的班底替换掉。
嬴政这才满意道:“允。”
待到人皆散去,嬴政望向人群离去的方向“你今天做的很好。”
随着天幕的显现,小十九的班底总会显露出来,如果让他的那些臣子们认定了未来一定会被替代……,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不管于公于私。
“总要对朕的臣子们好些。”
这话也不知道是对自己说的,还是对小儿子说的。
嬴晏没敢真的接话。
说什么?说“我未来一定对他们好?”
………
王绾心事重重地领着自己的侄子缓缓走回家中,一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此时的王丞相心中五味杂陈,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难以言表。
终于快到家时,王绾像是突然良心发现似的,停下脚步回过头来,一脸凝重地对侄子说道:“海儿啊,再过不久你就要启程前往边境了,此去路途遥远,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说罢,轻轻拍了拍侄子的肩膀,眼神里满是关切和担忧。
而那王海听闻此言,不禁眉头。
他深知这所谓的边境可不是个轻松之地,更何况他所要前往的地方是匈奴地段。
那里常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环境极为恶劣。而且据他所知,负责镇守此地的正是威名远扬的蒙恬蒙将军。
王海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为何那位高高在上的十九公子会给自己安排这样一份差事——当个边境流官。
难道十九公子真不知道自己对于王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吗?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与手段,如果留在家族内部发展,假以时日定能掌控整个王家。
可如今却被发配似的到如此偏远荒凉之处为官
除非这里面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