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陈平还在下面拜着,嬴晏这个当主君的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干咳一声道:“仲平有相才。”
现任的丞相——李斯和王绾:“……”
不是!他们还在呢,这下一代左右丞相就被预定了?
不过好在十九公子下一句就是:“但此时的仲平还有些不足……”
别人看来那就是谦虚。
公子您手下有这么多将相之才啊!说他们仍有不足那不就是谦虚吗?!
没错,十九公子麾下。
天幕上所提到的人才是这位十九公子的,这是所有人的默认。
哪怕是始皇嬴政。
他在用人的时候对待小儿子的从属也多数是培养居多。
只有陈平微微蜷缩了一下指节。
果然是还不够。
年轻的野心家低着头,思绪万千。
【如果以咱们现代之人的观点来评判的话……
陈平与章丘相比起来,前者更像李斯!
他们二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首先便是出身均低微贫寒。都是从社会底层一步步艰难地往上攀爬,历经无数艰辛困苦才得以崭露头角。
再者,皆是在年富力强、正值壮志凌云之际有幸得遇明主赏识。
且两人皆心怀远大抱负,野心勃勃,渴望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至于差别嘛……
在靖高祖的朝堂之上,能够与陈平相抗衡、分庭抗礼的大臣为数众多。这些臣子们个个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彼此之间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共同辅佐着靖高祖治理天下。
反观秦始皇时期,其麾下虽然也不乏贤能之士,但真正能够替代李斯之位、发挥同等重要作用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几乎难以寻觅。
除此之外,还在于两位帝王的继承者。
靖高祖之后继承大统的乃是看似和蔼可亲、实则心机深沉的靖太宗;而秦始皇选定的接班人则是心地善良、宽厚仁慈的公子扶苏。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继位者性格特点以及治国理念,无疑对两个王朝未来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是秦始皇的狗:别人不好说,要是把陈平放在和李斯一样的境遇里,他一定会做出和李斯一样的事!>
<我住长江头:此外,一个显着的差异或许在于君王对待他们二人的态度吧?
先说李斯,其勃勃野心可以说是被秦始皇一步步地“喂养”起来的。秦始皇对李斯可谓恩宠有加,不仅让其子都娶了公主,而且还将其女全部嫁给了公子们。如此这般的厚待,使得李斯深得君王的绝对信任。
可陈平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他能够成为帝王之师完全是凭借着自身近乎疯狂般的努力与争取。尽管后来在靖太宗的麾下成功坐上了丞相之位,但这更多依靠的是他多年积累下来的资历以及曾经担任过帝师所建立起的关系网。>
其他“无法代替李斯”的一群臣子:“……”
怎么还带踩一捧一的?!!
知道十九公子麾下人才济济!
不用你反复提及,谢谢。
陈平默默地站在那里,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说出一个字来。
这么一想,他还真是挺惨的。
而另一边,那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及的李斯,此刻整个人都已经麻木了。
毫不犹豫地请罪,动作非常之娴熟。
与此同时,他的心中也暗自叹息一声:“这个后生终究还是被我给连累了。”
此时的嬴政,在天幕多次提及李斯矫诏之事后,对此也有些麻木。
不然还能怎样?
像李斯这样好用的人才,如果就这么直接将其斩杀,实在是太过可惜了!
想到这里,嬴政不禁又回忆起了范增和萧何这段时间以来的种种表现……
虽然明白他们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与真正能够胜任丞相之位的标准相比,显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果然……
战争才是人最好的磨砺。
就在嬴政思考要不要把人丢到边境的时候,余光忽然瞥见一旁开始变得焦躁不安的王绾……
原来如此。
【陈平与靖高祖的相遇发生在靖高祖年仅十六岁之时。
彼时,靖高祖的麾下已然汇聚了诸多英才,其中包括足智多谋的范增、善于理政的萧何,还有势力强大的蔺家一脉。
或许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