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透露出绝望与无助。他们或是因为天灾而流离失所,或是因战乱而家破人亡,又或是被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来。孩子们饿得啼哭不止,老人们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一幕幕令人心碎的场景,让皇帝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尽管贵为天子,但皇帝在此刻却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无力和渺小。他原本以为身为一国之君,可以掌控天下苍生的命运,可如今面对这些实实在在的苦难,他才明白自己的力量是多么有限。这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打着他的心弦,让他久久无法平静。
他每日都兢兢业业地处理朝政事务,与以往那些沉迷于奢靡生活、纵情声色犬马的皇帝截然不同。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格外勤奋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宫殿时,他便已起身开始忙碌的一天。他认真阅读堆积如山的奏折,仔细斟酌每一项政策和决策,力求做到公正明智。不仅如此,他还严格遵守节俭的原则,摒弃了宫廷中的奢华浪费之风。饮食简单朴素,穿着也不再追求华丽的服饰。
然而,尽管他付出了这么多努力,但仍看到许多百姓遭受着苦难。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困苦不堪。每当想到这些,他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难受,阵阵刺痛让他无法安宁。
“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真正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呢?”他不停地在心中自问,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有时,他甚至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徘徊在宫殿的走廊上,望着天上闪烁的星星,默默祈祷上天能给他指引一条明路。
其实这些走到这里的可以说是幸存者,死去的更多。饥饿的时候,吃草,吃树皮,吃土,很多吃土的没有活下来。
“张大人,安排好他们。”这是崇祯第一次喊张好古张大人。张好古弯着身子答应道“尊皇上令。”
那些流民们原本那一双双犹如死灰般黯淡无光的眼眸之中,竟渐渐地泛起了丝丝明亮的光芒。没错啊!他们并未被无情地抛弃掉。那位令人尊敬的张大人安排他们远离了残酷血腥的战争之地,去到了登莱。尽管在那里依旧面临着食不果腹的艰难处境,但好歹算是保住了性命,得以存活下来。而如今,张大人更是没有将他们遗忘,再次引领着他们来到了这繁华热闹的京师。更让人感到惊喜万分的是,就连大明王朝地位最为崇高、手握无上权力的统治者——崇祯帝陛下,都亲自前来看望他们这些卑微如草芥的流民百姓。由此可见,大明王朝并没有舍弃他们,尊贵无比的皇帝陛下也始终惦记着他们呢!
张好古毕恭毕敬地引领着崇祯帝缓缓走向前方不远处那座气势恢宏的研究院。一路上,崇祯帝被众多全副武装、神情肃穆的护卫紧紧簇拥着,宛如众星捧月一般。众人迈着整齐而庄重的步伐,很快就抵达了研究院的大堂。
进入大堂后,崇祯帝没有丝毫犹豫,径直朝着那张原本属于张好古的巨大案几走去,并稳稳当当地坐在了案后的太师椅上。而张好古则亦步亦趋地跟随着,始终保持着躬身站立的姿势,静静地立于一旁。
此时,那位双眼布满血丝的皇帝将目光投向同样也是两眼通红、满脸倦容的张好古,微微颔首示意后,缓缓开口说道:“张爱卿啊,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了!朕刚刚才好不容易处理完堆积如山的政事,一听说你正在全力组织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们,朕便迫不及待地赶来瞧瞧情况如何。如今亲眼所见这一切妥善的安排,朕感到甚是欣慰啊!看来爱卿确实是用心良苦,对此朕深感满意。只是无奈当下国库空虚,捉襟见肘,实在难以给予更多实质性的支持与帮助。所以朕只能寄望于你的工厂能够顺利运转起来,让这些可怜的子民都能有口饱饭吃,得以安身立命呐。”
“回禀皇上,微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这一切定会如您所愿!如今那机械厂已然盈利颇丰,木材厂亦步亦趋,紧随其后开始盈利。此外,机械厂精心研制出的圆锯不仅性能卓越,而且即将对外大规模销售,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而那水泥,经过多次试验后成效显着,待到春暖花开之时便可正式投入市场。邮政司如今亦是风生水起,开始有了可观的收益。接下来,邮政司还将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京师一地,而是逐步向广袤的乡村延伸覆盖。至于那些移民,以及日后陆续到来的新移民们,微臣定当妥善安排其就业事宜,确保他们皆能通过自身劳动所得来养家糊口。”
“甚好,致远啊,朕由衷地期望你能成为朕之得力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