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屋坐下后,看着李光元有些不解的模样,冯军猜到写书的事还没在李家屯传开。
于是笑着道:“你们大队出了个不得了的知青啊,写了本书在省上都传出名了,上级领导还专门打电话表扬了我们一番。”
闻言,李广元露出喜色,没想到知青点还有这么有才的人。
可他猜想半天也没啥眉目,根本就不知道是哪个知青写的。
杨景这边,得知有县里领导亲自来知青点找自己,急忙带着李春红朝着知青点赶去。
上次在派出所就有公安提过这事,没想到还真来了。
到达知青点时,只见院子外面密密麻麻围满了人,几个女知青也朝这边赶了过来。
看见是知青来了,队员这才让出一条路。
来到房间,几位陌生的面孔正坐着交谈。
杨景打量了几人一番,看向主位上的冯军道:“领导好,我就是杨景。”
不说对方身上的气质,光看座位主次他就能肯定对方是官职最大的那个人。
一旁的小周把书递过来,好奇的打量着他道:“杨知青,这本书是你写的吗?”
见杨景点头,主位上的冯军笑着道:“不错不错,果真是一表人才,怪不得能写出这种好书。”
这本小知青记录史他也看完了,其中内容有趣生动,真实的反映出一个下乡知青的平凡生活。
“领导过奖了,闲暇没事时写着打发打发时间。”
“来坐着说,听说你在李家屯安家了,你好好跟我们讲讲李家屯的事。”
虽然他在书中已经了解个大概,可还是不由的对杨景产生了浓浓好奇心。
闲聊了好一会儿,心满意足后,他又让杨景带着他们去四周转转。
今天李广元彻底成为了陪衬,可见领导这么喜欢杨景,他还是打心眼里高兴。
其余队员就更不用说了,都瞪大了眼睛,特别是看见杨景和县里领导谈笑风生,快把他们羡慕坏了,到处都是议论声。
怪不得人家杨景最近这么豪横,又是修房子,又是时常给李家送礼,敢情已经是大作家了,压根就不是他们能比拟的。
于是一群人上前跟李春红各种套着关系,“李三妹,打小我就看出来你很机灵,那脑袋瓜压根没几个人比得上;果然,现在就连找男人眼睛也这么毒!”
“那可不,春红出生那天我就跟着一起接生,本来天上还阴着下大雨,可你们猜怎么着?她刚一出生雨就停了,明晃晃的大太阳哇。”
看见她手脚并用,描绘得栩栩如生,跟真的似的,旁边一位老妇人忍不住道:“他大嫂,人家李三妹出生你还没嫁来李家屯吧?咋年龄不大说话一点轻重都没有。”
“放屁,春红生前两三年我就嫁来了。”
旁边的李春红一脸尴尬,她没想到这些人脸皮这么厚,套关系都套到她出生那天了。
可都是乡里乡亲,她又不好甩脸色,只能敷衍着应付。
快到饭点,冯军等人才准备离开。
不过临走时专门让小周给两人照了合影,旁边的秦天海也不甘落后,拉着杨景也合了一张影。
尽管杨景合李广元一再挽留几人吃完饭再走,可冯军还是委婉拒绝了,表示还要赶去红旗公社忙正事。
上车前,冯军叮嘱杨景有啥困难记得去县里找他,不要客气。
本来他来李家屯只是走个流程,彰显县里对人才的重视。
可没成想和杨景接触下来,让他颇有种惊讶的感觉。
对方不仅谈吐有礼有节,成熟稳重,哪怕是面对他们也没半点怯场,跟实际年龄似乎格格不入。
想了想,他看着旁边的秦天海道:“秦主任,你怎么看这位杨知青啊!”
秦天海思考片刻,笑着道:“一表人才,肚里东西不少,将来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冯军点了点头,“不错,是个有趣的年轻人。”
……
李家屯,李广元拍了拍杨景肩膀道:“你这小子,这么大的事咋不提前跟我讲一下,可吓坏我了。”
“叔,我就随便写着玩,也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县里领导都来了!”
“不过你小子倒是好样的,给我们大队争光了。”
“那有啥奖励没啊叔?”杨景笑着道。
“大队穷得快揭不开锅了,哪里还有东西奖励你;再说你小子现在也算是李家屯的人了,半点亏都吃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