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还不错,除了红烧肉之外,赵桂芬还煮了一截香肠。
见鞭炮不少,杨景拿出两串跟着李春强放了起来,可让他高兴不已。
吃完饭,一大家人在村里逛了一圈,杨景这才带着李春红返家。
晚上床上,杨景搂着对方,低声道:“春红,你想不想去县里?”
“怎么了杨大哥?只要能跟着你在一起就行。”
既然杨景这样问了,那自然有他的想法,她现在能做的只能是支持对方,不想拖杨景后腿。
杨景笑了笑道:“我就随便问问,暂时应该还不会去,等后面看吧!”
现在政策原因,除了高考和从政之外,他还真没有什么好的赚钱思路。
虽然手里有不少钱,但这些远远不够,杨景很清楚自己野心,既然重活一世,那一定要过得敞敞亮亮。
新书他已经写完,但只寄出去一小部分给省日报,等定夺好后,再全部寄过去也不迟。
一夜无话,过年这几天不光是李家,整个李家屯都比以往热闹了不少。
初二,杨景正在李家辅导着李春强做作业,就看见李广元带着家人来了。
除了李广元两口子和小儿子李春杰外,还有两个生面孔。
听见李广元介绍后,杨景这才知道旁边那个是他大儿子李春俊,化肥厂放假了,特地回来过年。
他好像就三年前见过对方一面,不过印象很浅。
旁边那个女子则是他大儿媳妇魏成娟,也在化肥厂工作,两人很少回来。
李春俊走上前看着杨景道:“妹夫,你可是咱李家屯大名人,我娘可经常提起你。”
接过对方递来的烟,杨景笑着摇了摇头,“啥大名人,写字赚点钱罢了,还是为了生活啊!”
魏成娟倒是很自来熟,特别是知道杨景不仅有工作,而且干了不少大事后,就在一旁拉着李春红聊了起来。
李春红对李春俊印象不太好,之前他没少听大伯讲,说对方自从有了工作,在城里安家后,就很少回来了。
去年过年就没有回来,且还在家里拿了不少钱去,几乎就没寄过钱回来。
所以哪怕魏成娟很热情,她也就敷衍着对方,打心眼子不喜欢这种人。
“春红,你这件衣服版型真不错,不是在县里买的吧?”
李春红点了点头,“上次跟杨大哥去市里买回来的,挺暖和。”
虽然感受到对方不太友好,但魏成娟一点不尴尬,继续说个不停,嘴上就没停过。
李春红从对方口中得知她家里有三姊妹和一个弟弟,去年弟弟刚结婚,说在城里纺织厂买了个工作。
她瞬间了然,怪不得李春俊没拿钱回来,估计就是给媳妇拿回家支援弟弟了。
农村这种现象很普遍,她也不好说啥,只是一直在旁边点头应和着。
李广元看见儿媳妇一直拉着李春红说个不停,一点边界感没有,不由叹了一口气。
前些年对方也回来过一次,可让两人来李广胜家里,两人都连连拒绝,讲城里太累了好不容易放假要在家里好好休息下。
今年兄弟李广胜家里好起来后,俩人回家就念叨个不停,问哪天来二叔家里。
俩人什么目的他自然很清楚,但他也不好多说,只是委婉的点了几句。
几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就看见老三李广财带着李春平和李春刚以及小儿子李春龙等人来了。
当地风俗,不管家境如何,每年初二一大家子人都要齐聚去山上上坟。
准备好纸钱和蜡烛香鞭炮后,又端了些猪头肉,众人这才浩浩荡荡出发。
李广元等人今天要去两处,先去拜逝去的爹娘和爷爷奶奶,后面还要跟着村里李家姓氏所有人去到后山那边祭拜李家的老祖。
前些天李广元就把杨景加入了李家族谱,所以他现在也算是大半个李家人。
跟着众人来到坟山地,径直来到两座老坟旁,这才停下。
看着旁边崭新的墓碑,杨景猜想应该是前些年新刻的碑。
跟着众人烧纸跪拜完后,他这才带着李春强和李春龙去一旁放鞭炮。
鞭炮一响两个小家伙就急忙跑开捂着耳朵,那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
杨景忍不住看着李春强道:“小强你不是挺喜欢放鞭炮吗?咋还害怕成这样。”
李春强有些尴尬,顿了顿道:“那可不一样,杨大哥你是大人当然不怕,听说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