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公安走后,旁边的街坊邻居围了上来,从萧和凤口中得知事情真相后,都在数落着梁贵全两人。
毕竟他们跟萧和凤接触的时间很长,很了解对方性格。
另外对方在这里住了那么多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亲戚上门探望,过年都只有两老姐妹在。
前段时间对方妹子去世,他们又借钱又帮忙,可出了不少力,但直到出殡那天两姐妹都没有任何亲戚家人来帮忙。
屋里,萧和凤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杨景,“杨景,给你添麻烦了。”
杨景摇了摇头道:“没事奶奶,如果改天他们还来骚扰,你就去报公安,不把他们抓进去关几天我看是消停不了。”
老人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她现在只希望梁贵全俩人安分一些。
果不其然,晚点俩人又上门来了,不过听见杨景骂人声音后,两人回怼了两句,灰溜溜就离开了。
去招待所路上,梁贵容看着前面的大哥道:“哥,天天住招待所住不起了啊,我身上都没啥钱了。”
“那能咋办?等明天再去看看吧,不行就只有等那个小伙子离开,咱们过段时间再来。”
梁贵全点了一支烟,有些无奈道。
“哦。”
隔天他们又去了一趟,不过这次不仅杨景,就连周围街坊也跟着出来骂他们俩人。
见对方占理人又多,梁贵全兄妹这才有些不甘心的离去。
吃过午饭,见杨景在打整院子里的花草,李春红笑着走了上前,“杨大哥,这个院子真不错,我到现在都有些不敢相信咱俩能在城里买房。”
杨景捏了一下她脸,随意道:“不仅是县城,以后咱俩还要去省城买。”
李春红点了点头,自从知道杨景稿费后,她现在丝毫不怀疑对方这话真假。
想着对方父母也在省城有工作,她现在只想慢慢攒钱,以后也去城里买个工作,不想拖对方后手。
这段时间杨景时不时给她一点钱,加上之前攒的一些,她身上也有好几百了。
杨景目前没有写书的打算,准备休息一段时间。
主要脑子里有好几个想法,但都不太适合现在这个年头发表,只能再琢磨琢磨。
空间定时刷新粮食,他倒也不用为钱和吃的发愁,准备慢慢来。
回屋跟萧和凤闲聊了一会儿,杨景这才拉着李春红返家。
……
时间缓缓流逝,一转眼就到了79年夏天。
这两年多的时间宁阳变化很大,县革命委员会取消,更替为县委和县政府。
另外杨景因为‘暖阳’这本书大火了一段时间,经常被人讨论,他在县城街上都有好几次被人认出来,直到前些天热度才逐渐过去。
除了改革开放外,全国另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高考也恢复了一年多了。
两次高考,整个李家屯就黄涛第二年一人考上大学,还是个专科。
杨景第一年参加了高考,很轻松就考上了大专,不过他没去读,李广元等人知道后,找他谈了一个多小时的话。
见李春红果然还差不少分,第二年他直接没报名了,免得考上反而徒增烦恼。
知青点大部分知青都已经回城,另外一小半,杨景如果没记错,那最少都要到八几年才能渐渐回去。
这还是因为他是李家屯的人,整个队在省里经常曝光,这才增加了一些名额。
不然按照他前世记忆,今天能回去的人还不到一半。
当然这里面包括他,不过他去年收到调令后,直接就一把火烧了。
前面两年,他每次过年都带着李春红回家过的,外加上他作家的名声,父母渐渐也接受了他的想法,只是叮嘱他没事多回家看看。
主要妹妹杨雪已经毕业,考上了省里重点大学,家里一下子就空落落的,让两老有些不习惯。
杨景现在空间还屯了不少粮食,但仅仅‘小知青记录史’和‘暖阳’这两本书就给他增加了不少收入。
加上粮食卖了一大批,偶尔去山上打猎啥的,除开花销,他现在手里存款已经突破了三万。
但他大部分的钱都放进了空间里,存则只存了一小半,生怕出意外解释不清钱的来源。
张骞也跟着他富了起来,前段时间更是在县里买了处套房,经常来找他串门。
他算了算,对方手里保守估计也有个七八千,说不定已经是最早期的万元户了。